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新医改拉开帷幕 海外看病求医流程一览

2017年04月08日 16:21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今天开始,新的北京医药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医改涉及3600多家医疗机构,希望逐步破除以往的“以药养医”模式,重点致力于3个方面:包括取消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实施药品阳光采购,降低药品采购价格;规范基本医疗服务项目,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未来作为普通市民,就医会有怎样的改变?是否可以将看病难、看病贵的烦恼逐渐终结呢?

  今晨,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儿研所、安贞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官方微博,发出消息:系统切换成功。北京广安门中医院咨询台工作人员解释,看病流程是一样的,费用发生变化,不是说药变了,是价格变了。

  北京协和医院的挂号大厅,也已摆放了关于此次医改的横幅和海报。医院医导说,对于患者来说,费用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没了挂号费、诊疗费。

  以三级医院为例,今后普通门诊的医事服务费50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知名专家100元,以上费用医保报销额度均为40元;急诊医事服务费70元,医保报销60元;住院医事服务费每床每天100元。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的费用也有所调整,但较三级医院来说,患者自付金额较低。与设立医事服务费“一升”相对应,还有“两降”——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和药品价格将有所降低。按照核算,通过阳光采购、取消药品加成,药品价格甚至将下降20%左右。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生说,“过去,从医院的收入讲,专业的术语叫药占比,就是药物销售的额度在整个医院的收入中和患者支出中占的比例,这次改革主要就是想把这个比例降下来,因为原来可能很多医院都是百分之六、七十,你看病花一百块钱,可能六七十都是药。”

  也就是说,改革并不是简单的降低或提高看病费用,而是希望在“患者负担总体不增加”的基础上,调整医疗收费结构,让药费、大型设备检查价格下降的同时,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看病就医质量、医疗服务价格等有关问题切实关乎民生,各国百姓都一样关心。医疗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并不简单等同于涨价。除了理顺医疗服务关系之外,如何让看病这件事更加以人为本,价格合理、程序更便捷顺畅,是医疗服务部门应该改进的功课之一。

  放眼海外,不同国家看病求医都是什么流程?海外医疗服务如何定价?存在着哪些挑战和思考?

  澳大利亚:实现全民医保 看病等候时间长

  首先到澳大利亚去看一看。由于澳大利亚全民医保体系规定:只要是澳大利亚的公民或者是永久居民,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病人去医院开刀住院,只要一张医疗卡就行了,住宿、开刀、甚至病人的餐饮费用都由国家买单,听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存在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谈到自己在澳大利亚的就医经历时说,这些年,医院渐渐开始不堪重负,看病慢,甚至大病小治的隐患成了澳大利亚人忐忑的心事。

  澳大利亚目前并不存在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看病难,特别是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倒一直比较明显。整个澳大利亚国家目前实行的是全民医保制度,这使得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经济条件下澳大利亚人都看得起病。如果您选用公立医疗体系,包括普通门诊、医院治疗、手术开刀以及住院的所有开支都是由全民医保买单。此外,因为澳大利亚的医药体系是分家的,平时你看完医生之后,需要自行到药房去买药,而澳大利亚对于绝大部分常见的药物都纳入药物补贴计划安全网范围之内,这意味着如果你平时去药房买药,每一种处方药物你需要支付的费用上限按照目前的规划是38.8澳币,超出部分会由政府来提供。而如果你全年的总医药花费超过了1494.9澳币,触及安全网的上限,之后你的每一份处方药的价格上限会低至6.3澳币,而包括一些特殊福利状况的病患在购买医药的时候甚至可以免费,所以在澳大利亚,几乎不存在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看病便宜并不意味着看病容易,由于全民医保,澳大利亚的很多公立医院有一点不堪重负,所以平时如果你去诊所看病,或者是去做一些非急性的手术需要排较长的队轮候。虽然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保,但是澳大利亚仍然流行购买私人医疗保险,因为当你购买了私人医保之后,私人医保可以为你代为支付部分的私人医院或者是公立医院当中额外的私人医疗的费用,很多澳大利亚人宁可放弃公立免费医疗,转而使用这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的私人医疗服务,因为他们更加的快捷。而如何改革澳大利亚公立医疗体系看病慢,轮候时间长的问题,也是澳大利亚执政和在野党经久不衰辩论的议题。

  德国:医药分家 存在看病难问题

  再到德国去看一看。由于德国与中国同属社会型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德国多年来在医疗费用控制、医疗行为监管、药品议价以及风险结构补偿机制的引入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产生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长期居住在德国的华人薛成俊介绍,德国实施的是全民医保体制,每个在德国生活居住甚至是短期旅行学习、参观访问都要参加或者是购买医疗保险。德国的医保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所有有收入的人都要缴纳医疗保险费,私立保险费要比公立的高,但是所享受的医疗服务也相对更好。理论上讲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保,参保人都可以持医保卡在德国各地就医,而且德国卫生保健体系实施的是医药分家制度,医生只负责诊断和开方,病人要拿着药方去专门的药店买药。德国的医院本身是没有药房和取药处的,只有一些用于病人住院治疗的药品直接通过医生和护士用药。德国的医疗资源配制比较均衡,普通的医疗保健任务是由诊所担负,医院只接受必须入院治疗的病人。除了急诊,一般病人在入院之前必须先去诊所,由那里的医生开具转诊证明才能去医院。为了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每个居住地区的诊所数量有一定限制,比如说某一区片已经有两家皮肤科诊所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就医需求,就不会再允许开设第三家同科的诊所。同时为了保证药品价格的稳定和合理,药店在德国不能开连锁。因为药物研发毕竟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作为国民健康的基本保障,药物是不能作为普通商品去赚取高额利润的,德国对药物的分类非常严格,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很多药品在没有医生开具的处方的情况下,药店不能卖,处方药的费用由医保和个人分担,如果是入院治疗则所有正常治疗和药物费用全部都由医疗保险承担。不过德国也存在另一种看病难的问题,那就是预约,并不是随时去医院或者是诊所挂个号就能看病,必须要提前预约,等到看上病少则几天多则几周,甚至是个把月,所以在德国普通的头疼脑热感冒着凉,一般都不去看医生,因为等到排到自己病也基本好了。

  美国: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

  最后我们到美国去看一看。据了解,在美国看病,病人的费用支出与医院和医生的收费标准基本上由医疗保险公司决定,无论何种病情,保险公司都会有内定的最高赔偿额度。保险公司根据病种和治疗的方式、用药成本来决定给医生或是医院支付费用额度。

  如果医院上报的费用超过保险公司的最高额度,保险公司并不支付的费用差价,由医生或者是医院来决定是否向病人收取。在一定程度上,保险公司有时被认为监督着没有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华尔街多媒体记者于超介绍了自己在美国的就医过程,从中不难看到美国医疗服务中的现实。

  于超提到,在美国对大部分人来说,看病的流程取决于自己的医疗保险,许多大公司都会将医保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学校也会强制学生购买保险。在美国主要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美国私人医保保险主要是包括PPO和HMO两类,根据美国保险政策的要求,购买HMO保险的病人看病首先要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将会将患者转诊给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如果病情需要住院治疗时,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会联系合作医院,将患者转入合作医院进行治疗。当病情缓解后,病人会再转回医生诊所复诊。而购买PPO保险最大的不同在于不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就能直接看专科医生,但是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在美国的PPO客户也都会为自己找专门的家庭医生并更愿意由他们来协助转诊。与中国不同的一点是,在美国社会信用体制下,先看病再付钱,医院只管看病,收费则由另外专门的系统负责,如果是具有保险的病人出现了保险可能不保的费用,病人也可以在治疗后先行离开,等待若干天后保险公司的付款通知。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