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同蓝”苦干10余年实现 “刮骨疗毒”治污染

2017年06月03日 08:3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蓝天下,满眼绿色包围着清澈的湖水。山西省大同市680万平方米的文瀛湖畔,晨练的市民尽情享受着“大同蓝”带来的的环保“红利”。

  而在10年前,文瀛湖曾经完全干涸,空气中弥漫的是原煤燃烧取暖以及烧饭后产生的浓浓刺鼻的煤烟气味。向西15公里,千年文化遗产云冈大佛披着厚厚的“黑色袈裟”,那是运输煤炭飘落在大佛身上的煤尘。沙尘、废气、污水,蹂躏着这座有着1600年历史的古城。

  从被称为“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到如今拥有知名的“大同蓝”,大同用了10余年时间。

  “草根”环保斗士立了头功

  在春节、元宵节,大同人有拢“旺火”的习俗,上千座最高可达六七米高的原煤旺火就在这两个时间节点被点燃,尤其在西部出产优质动力煤的云冈沟、口泉沟,旺火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和有害物质成了危害环境最大的“元凶”。

  今年60岁的齐有平,从2001年起,矿工出身的他一直自费奔波在禁止燃烧原煤旺火的最前线,遭遇过被威胁、利诱等经历。他拍下的3000多张原煤旺火图片,最终促成了大同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彻底根治原煤旺火带来污染的决心。

  这个不屈的“环保斗士”,为了大同市的碧水蓝天抗争了13年,而他的行动,也带领了更多市民加入到改善居住环境、向污染宣战的行列。

  在这10多年里,大同市委、市政府也同样埋头于治理环境。

  多年来,大同古城内的平房居民取暖主要靠燃煤。为了治理燃煤污染,大同市以政府补助、专项资金支持等方式,每年冬季向古城内平房居民每户免费发放1吨环保型煤,成本价购买2吨环保型煤。仅2015年、2016年两年间,大同用于型煤补助的资金就达2000万元。

  “刚开始,尤其是一些平房老住户,认为型煤燃烧取暖和做饭不如原煤火力壮,特别抵制型煤。”

  家住东街的梁大妈就是一名抵制者,推广型煤的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天天上门做工作她都不听。直至切断原煤进入古城的渠道,把型煤专门拉到她家,试烧了一段时间后,梁大妈不仅接受了,还转而向左邻右舍的老姐妹们做工作。

  2016年底,型煤替代原煤的生活方式,终于走进大同市3万户城乡居民家中。全民环保理念的逐步形成,为“大同蓝”的形成铸就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同蓝”是苦干出来的

  曾经的“煤都”之所以“黑”,与煤炭生产、运输、再加工、煤炭消费分不开。拔掉市区和郊区内林立的烟囱,全面推行热电集中供热是改善居住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大同市专门划定89平方公里禁燃区,区内严禁使用原煤,推广清洁能源。为此多年来拆除燃煤锅炉3000余台,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5780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9.7%。发展天然气用户68.4万户,覆盖率98.7%。公交车全部置换成新能源车和纯电动车,近两年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30182辆,建成投入了公共自行车工程。

  这一切都是“大同蓝”形成过程中的环节。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组成,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构成,深度推进工业节能减排——这种“刮骨疗毒”式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铁腕”手段治理,大同埋头苦干了10多年。

  山西省环保厅日前发布了2016年山西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大同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为314天,超山西省定目标任务53天,大同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314天,连续4年在山西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同时,大同也是山西唯一一个没有启动雾霾橙色及红色预警的地级市。

  记者在大同采访期间,蓝色一直是天空中的基调。一位在古城墙上锻炼的市民对记者说:“你瞧,吐黑烟的烟囱不见了,罩在空中的黑锅盖不见了,四处飞舞的垃圾和沙尘不见了,老百姓的骂声也不见了!”

  “大同绿”支撑了“大同蓝”

  若问“大同蓝”如何得来?大同人会说,另一个支撑点便是“大同绿”。

  站在文瀛湖西望,是跨越老城区长约10公里的立体交叉绿化带;东边是延伸到大同县并且一直向东40多公里茂密的植被和景观林带;马铺山、采凉山位于东北部,满眼都是望不到边的绿色;南部,是正在建设的绿化长廊和湿地公园。

  数据显示,至去年底,大同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了40.96%、36.84%和15.27平方米,2014年跻身国家园林城市之列,成为真正的“绿都”。

  为了营造“大同绿”,大同市开展了持之以恒的造林绿化工程。大同县距离大同市城区30公里,经过30多年的造林绿化,建起了一道长达百余公里的绿色屏障。生态改善了环境,风沙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截至今年5月,该县造林101.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8%。

  2017年,大同市以御河和口泉河治理为重点,制定了“两河流域”规划,将实施总投资4.8亿元的“两河流域”湿地项目和水环境整治人工湿地及流域污水收集工程,此举将补齐北方城市生态补水不足的短板,极大地提高生态涵养能力和空气自净能力。(本报记者 刘建林 本报通讯员 吕汉赋)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