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不妨借鉴网络思维解决篮球场广场舞冲突

2017年06月05日 16:0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近日,河南洛阳王城公园因为健身纠纷爆发的冲突事件,引起网民关注。打篮球的小伙子和跳广场舞的老年人,因为场地使用问题产生冲突。

  面对冲突,当地警方也曾协商调停,并为广场舞划分了新的场地,然而,还是有人表示,地方不够大,容纳不下200人的队伍。激烈冲突背后,是群众健身需求的矛盾在升级;低效协调之中,暴露出治理方式的落后和无序。

  民主、协商、共识,是社会治理的必需品。所有的信息和服务都需要达到广泛的共识。对话的多方,必须理解对方使用的语言,了解对方所处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沟通成本,增进社会治理的预期。

  “我们也是没办法,谁不想去公园跳?公园的环境、空气都比这里强。可有多少个公园呢?我们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不可能每天跑那么远去找公园啊。” 从一位常跳广场舞,却屡遭遇限制的老年人话中,我们能读出更多的无奈。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广场舞也渐渐上升为国家相关部委的议题——2015年9月,体育总局联合文化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印发通知,表示要合力引导广场舞发展。早在当年3月,体育总局在2015年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活动发布会上,就表示会在全国推出12套广场健身操舞优秀作品,进行推广和培训。

  各地也为广场舞立下了准则,包括限时和地方等。2015年2月,陕西西安实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把广场舞扰民时间定义为晚9时至次日早7时;四川南充的《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则明确禁止在城市绿地中跳广场舞。

  广场舞问题频频,这是社会养老压力的外在凸显,既有人口结构性老龄化的现实,也有群众健康需求上涨带来的庞大压力。不知从何时起,广场舞成了城市治理的一个沉重的议题。

  如何减重?除了常规的手段,可以考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上线”,参与到公共健身场地的信息化建设和使用中来。信息服务,也是公共服务的一种,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以沟通化解矛盾,也就变相提高了当地社会治理的能力。具体来说,公园管理方可以提供电子信息布告板,实时记录,上传全园的人流情况;健身者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工具,建立社交网络,协商双方使用场地的时段和频率。

  在网络时代,价值来源于普及和共享。使用的人越多,这块场地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价值来源于无限的需求,信息是便宜的,提供好准确的信息,就能调动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开发、维护好这片场地。

【编辑:陈海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