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面对不严重疾病 理性就医才是对孩子健康负责

2017年07月06日 07: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暑假是感染性、腹泻性疾病的高发期。”北大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面对类似不太严重的疾病时,家长理性就医的意识才是对孩子的健康负责。

  姜玉武告诉记者,曾有家长只因为孩子得了普通感冒、发热,就求助交通广播电台,要求动用公共资源协调快速通道,帮助他们在高峰时段从北五环的天通苑把孩子送到二环路以内的儿童医院。实际上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们不知道怎样才是对自己孩子的健康负责。“一方面,儿童医院患儿很多,相对社区或者较小的医院,孩子在人流量大的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会增加,医院毕竟汇集了各种传染源;另一方面,孩子来回路途的奔波,休息不好,也很容易加重病情。”姜玉武说。

  生病让婴幼儿免疫系统获得成长

  当前,医疗资源在儿科被严重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而引起的过度治疗。

  谢瑶是北大医院儿科的住院医师,她在夜班常常会遇到因为孩子发烧而一天内跑3家医院就诊的患儿家长。谢瑶表示,绝大部分孩子的感冒发烧等都是病毒性感染,可以让孩子自己在家里扛一下,多喝水,就可以痊愈。姜玉武解释说:“医院是各种病人集中的地方,频繁地带孩子来医院,会大大增加孩子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得不偿失。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生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需要马上进行治疗。但是姜玉武澄清:“一个人的免疫系统除了先天(遗传)获得的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免疫能力是通过后天接触各种感染源包括生病一步步增强的。儿童的免疫系统就是在不断被病毒和细菌刺激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从免疫系统的成长角度来说,0~3岁的婴幼儿时期更加容易得感冒、发烧等感染性疾病,这其实是免疫系统在学习如何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过程,如果这个时候把孩子放到无菌的环境里,反而不利于他们免疫系统的形成和成长,真这么做可能对孩子是一件后患无穷的事。”

  医生治病是为了让人有尊严地活

  谢瑶至今还记得一位患急性分离慢细胞性白血病的小患者,“从目前的医学角度上来说,治愈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而且孩子已经出现了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生活质量很低。孩子的父母是从外地来北京的打工者,并不富裕。但是这对夫妻告诉谢瑶,只要能给孩子看病,他们愿意花钱,甚至把老家的房子卖掉。

  在治愈率极低的情况下,再对孩子进行治疗,一方面孩子会非常痛苦,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是钱花掉了,孩子也没了,最后人财两空。

  谢瑶回忆说:“所以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就建议家长不要再继续让孩子接受治疗了。当时谈得很艰难,因为我自己也一直在纠结是不是应该给出这样的建议。家长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来考虑最终要不要放弃。”

  谢瑶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对夫妻决定出院放弃治疗的那天是一个周五的上午。本来按照规定,病人的病历要在出院一周后才可以复印,然后进行报销。但是那天下午,谢瑶和其他几位医生联系各个部门,院领导也同意特殊处理,小患者的病历当天就复印好了。

  随后的一个周一,还在上班的谢瑶接到了孩子家长的电话,家长说:“谢大夫,我们孩子昨天早上在火车上就已经没有了,但是最终我们还是把孩子带回了家。这方面我非常感谢您,您是个好大夫。”

  听完电话之后,当时还是规培住院医生的谢瑶忍不住当着各位老师的面,放声大哭。

  现代医学虽然已经可以治愈很多疾病,但是面对每一个复杂的生命个体,人类目前的医学水平依然充满了无力感。

  医生“治病不治命”,姜玉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着这个观点,“现在大家对医学有太高的期待值,其实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接受医学的局限性,‘人定胜天’的说法在医学领域也不是科学的。”

  也曾有为了给孩子治病,带着孩子跑遍全国各大医院,30多岁就已经满头白发的母亲找到姜玉武问诊。这样的母爱固然伟大,但是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说,姜玉武并不鼓励这样的就医行为,他认为这样的举动不理智,不仅对妈妈不好,就是对孩子也未必好。漫漫长路无休止的颠簸劳顿,寻求不可能实现的治疗,折腾得孩子病情不仅不好转,还可能加重。“很多疾病我们是治不了的,这些疾病不是用爱就能治好的。但是爱是可以让患儿有尊严地生活所必需的!”姜玉武说。

  姜玉武认同,人都是“向死而生”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注定会走向死亡,“医生治病救人,是尽量挽救生命,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让病人有尊严地活着,而不是必须不死。从哲学角度来看,不死是暂时的,死亡是最终的永恒”。记者 刘昶荣 齐征

【编辑:刘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