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古老南珠冀借“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2017年09月13日 11: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南宁9月13日电 (陈燕)“南珠产业历史悠久,希望能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把南珠文化再次推广出去。”翡翠珍珠培育人石子聪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55岁的石子聪家住广西北海市,当地出产的珍珠细腻凝重,光润晶莹,驰名中外,自古就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美誉。著名的历史典故“珠还合浦”即出自于此。

  “振兴南珠产业·打造向海经济”主旨论坛近日在南宁举办。石子聪和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如何振兴南珠产业,深化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南珠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探讨。

  近30年来,石子聪一直在研究珍珠培育养殖技术,推广南珠文化。他在20多年前成功培育出彩色珍珠,又在3年前培育出翡翠珍珠,并获得国家专利。

  “以前我的珍珠大部分销往国外,后因各种原因,现在销往国内比较多。”石子聪担忧南珠文化的衰落,因为南珠产业面临困难和挑战。近年来,随着近岸海洋环境退化、超密度粗放型养殖、养殖海域急剧缩小,以及缺乏研发平台与技术人才等因素,广西南珠正面临着从辉煌跌入低谷的严峻考验。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何毛贤认为,中国南珠产业从发展的高峰到目前的低谷,质量控制问题、各环节利益分配机制问题、技术保障问题、风险防控问题等同时存在。

  “珍珠产量每年最高可达30吨,但近几年南珠产业萎缩表现得特别明显,最低可能一吨或几吨。”何毛贤说。

  北海市旺海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定凤说,她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养殖珍珠,当时每万贝珍珠贝就可以收获3斤左右的珍珠。到2005年前后,每万贝就只能收获1斤多的珍珠。

  “有将近5年时间,周边村民基本没有进行养殖珍珠的工作。”宁定凤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沈北海认为,要振兴南珠产业,既要设法让南珠走出去,也要创造条件让外国企业走进来,特别是要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龙头企业的沟通对接,推动南珠产业合作走向世界。

  为了重振南珠产业,广西在北海市规划建设7万亩永久性养殖基地、3个珍珠良种场以及1.2万亩的马氏珠母贝自然繁殖区。

  官方数据显示,当地南珠养殖面积已达1000亩,投放贝苗1.4亿只,完成插核150万贝。争取到2020年,南珠产量恢复到1000公斤以上,南珠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官方重振南珠的行动计划,让宁定凤们看到了希望,不少珠农回归到养殖珍珠的本行。宁定凤说,她今年投入5亿珍珠螺苗,来年将有5万个珍珠贝可以进行插核。

  加快实现南珠产业转型升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合作,是广西南珠产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北海南珠产业正在谋求与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战略合作和发展技术交流平台。

  北海源隆南珠集团已在马来西亚申请海区3万亩,拓展南珠养殖市场,并将与印度尼西亚方面签约发展“珍珠养殖基地与技术交流平台合作项目”。

  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署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诺尔·卡皮斯查诺表示,当地愿意与中方企业合作,发展南珠产业及与“向海经济”相关的产业。

  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戴若·顾比亦表示,目前澳大利亚北部和北领地的珍珠行业发展空间极大,欢迎中方前来实地考察发现商机。(完)

【编辑:唐云云】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