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让“第一目击者”成为救命的“天使”?

2017年09月30日 09:12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随着“好人法”的生效,不敢救助、不愿救助正在成为过去,但如何让人们能救助、会救助,正考验着应急救援系统。

  如何让“第一目击者”成为救命的“天使”?

  本报记者 钱培坚 本报通讯员 樊丽达

  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为“好人法”。

  今年10月1日,随着“好人法”的正式生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急救、学习急救。在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相对薄弱的状况下,如何让“第一目击者”掌握救命的本领,成为考验社会的一道难题。 急救知识培训状况不容乐观 据统计,我国心脏猝死的人数每年约55万人。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1500人因为心脏骤停离开人世。

  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在心脏停止跳动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使用AED设备,抢救的成功率将高达67%。这短暂的“黄金4分钟”,是急救的关键时刻。而“第一目击者”是否掌握急救技能,就成了挽救生命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缺失遍布于急救意识、知识技能、急救设备和培训群体等方面。警察、消防员、地铁、火车、机场人员和酒店、酒吧员工等,本来都是最需要急救培训的群体,但他们接受培训的比例很低。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公众对心肺复苏技能不甚了解,模拟情境下,目击者能够正确为患者实施抢救的仅为1.6%。

  而在国内开展的急救培训中,重点往往是心肺复苏,如何使用AED常常成为被忽略的对象。事实上,发生在医院外的心脏骤停,多是心源性心脏骤停,通常表现为室颤。AED电击除颤是最有效的急救方式,每延迟除颤1分钟,救活率就下降7%~10%。而AED俗称“傻瓜机”,操作简单,可被非专业人员快速掌握。

  然而,我国公共场所的AED配备严重不足,而且使用率很低。据统计,各国每10万人配有AED的数量是:日本235台、美国317台、澳大利亚44.5台、英国25.6台。中国每10万人的AED数量,却趋近于零。仅有一些大型公共场所或城市配备了AED,如首都机场配有76台,海口美兰机场15台,杭州在机场、车站、市民中心配备的AED共有15台。但公众知情的很少,即便知道也大多不清楚如何使用。

  医院内的急救技能全员化 在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相对薄弱状况下,上海市东方医院却实现了急救技能的全员化。

  “病人心跳停止,没有意识了,请马上到超声科。”超声科医生王鹤焦急地在给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打电话。与此同时,超声科另一位医生开始给病人做心肺复苏。等到急诊抢救室、心内科、麻醉科、CCU医生赶到时,患者已恢复心跳。

  “这位病人是准备上操作台做心超时,突发室颤。幸亏超声科医生及时、准确地进行心脏按压复苏抢救,为我们下一步的急救赢得了黄金时间。”急诊科主任白建文告诉记者。

  在东方医院,诸如超声、检验、药房、影像科的医技人员,甚至行政后勤人员,也能识别多种致命性的紧急情况和呼吸道异物阻塞,并娴熟地掌握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等基础生命支持技能。这完全得益于该医院从员工入职开始,就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让每一名职工都能熟练掌握临床急救技能。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急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让每一位入职员工掌握专业的急救课程,让拥有急救技能的人成为‘行走的AED’,不仅在院内,在院外也可以服务更多的病患。”东方医院党委书记孟馥说,目前取得基础生命支持合格证书,已被列为东方医院新职工上岗的必要条件之一。

  据东方医院教学培训办公室主任陈迟介绍,自2013年起,医院开始在新职工岗前培训中加入基础生命支持培训,目前已开展了69场培训,累计培训新职工1208人次。

  让“第一目击者”掌握急救技能 “面对急救知识培训缺乏现状,作为拥有世界卫生组织首批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救援队的机构,我们有义务承担起社会大众应急救援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与推广任务。”上海东方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市灾难医学专科分会主委刘中民说,他们将向更大范围推广东方医院的全员培训模式。

  自2013年底以来,东方医院联合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共同打造的昌里花园卫生应急平安屋,已运行了4年。小区居民们可以在平安屋接受正规的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常识的培训以及专业的逃生防灾知识。

  作为卫生应急平安屋的指导导师之一,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救援队红组组长季晟超说,每1到两个月,医院就会派一批专业导师来给居民进行培训,每批会有18名居民来参与培训,目前已经有上百位居民接受了急救培训。

  昌里花园居委会书记倪义告诉记者,目前小区老龄化人口接近30%,容易突发各类紧急心脑血管疾病,通过在平安屋的急救培训,很多居民的自救与互救能力显著提高。

  在昌里花园平安屋样板的带动下,目前东方医院又与东明社区、上钢社区联合,建成了两个集社区医疗、急救、培训于一体的卫生应急平安屋。“接下来,我们将借助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在浦东地区投放的600台AED及AED训练仪等急救训练器材,与浦东红十字会开展联合行动计划,从培训红十字救护队员开始,逐步将基础生命支持培训,从社区居民向城市普罗大众推广,力求让每一个有可能成为急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具备基本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刘中民说。

  过去,有些人因为害怕急救未成反而遭遇追责,而不敢出手相助;现在,随着“好人法”的生效,不敢救助、不愿救助的情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公众能救助、会救助就成为一个问题。

  刘中民觉得,这不是一家医院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政府、社会、民间组织、专业机构的共同投入和推动。

【编辑:唐云云】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