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超级黄金周能否从“偶遇”变惯例?

2017年10月06日 00: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图为三平风景区游人如织。 张金川 摄  

  超级黄金周能否从“偶遇”变惯例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今日社评

  8天的超级黄金周已经过半,出游情况如何?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7年国庆、中秋假日前四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61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56亿元,同比增长13.6%。国家旅游局预计,10月1日至8日,国内旅游人数将增到7.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900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约4倍、7倍。

  今年国庆偶遇中秋,因此凑足了8天长假。双节叠加形成的超级黄金周,对旅游市场经济产生了空前的带动作用,吃住行、旅游、购物、娱乐等各产业,将共同分享这块价值数千亿元的大蛋糕。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推算,中秋与国庆相逢于一个黄金周的情形,再次出现要等到2020年。从目前情况看,超级黄金周的盛宴对广大消费者和各相关产业而言,都只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邂逅。

  超级黄金周能否从“偶遇”变为惯例,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问题乍一提出,会令人感到突兀,因为近年来媒体经常讨论的是黄金周存废问题。我国黄金周制度自1999年开始实行,初期是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国内旅游。之后,假日旅游热潮逐渐席卷全国,集中长假推动了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但近年来,黄金周的负面效果不断显现,诸如人员流动数量庞大、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加等,因此出现了黄金周存废之争。有观点认为,应该落实带薪休假以取代扎堆出游的黄金周。

  但是,事情正在起着变化,首先是热门景点已经有了正确的应对举措,黄金周变“黄金粥”的情景得以遏制。比如,故宫近日全面实行网络购票,取消实体门票和现场售票窗口。热门景区做出有效应对让游客获得了更佳游览体验,而景区附近以往人挤人的混乱景象也大为改观。

  近年来,消费需求日益趋于品质化,在这一趋势引领下,自驾到周边省市的“串门式旅游”成为热门;注重于综合消费、体验经济的休闲度假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受到青睐;还有人形成了相对成熟稳定的旅游偏好,出于美食、风土人情等原因经常性地前往同一目的地。正在升级的旅游消费行为,也让这个超级黄金周变得忙而不乱、各得其乐。

  尽管截至目前,超级黄金周还是出现了若干问题,如假期首日全国多地出现交通拥堵情况,部分景区因为游客太多出现手机上网难等。但是,超级黄金周的可爱之处还是十分明显的,假期延长明显激发了更广泛的出游需求,这最终导致有一半中国人将以旅行的方式度过长假,这让超级黄金周形成的“蛋糕”明显大于以往,因此受益的产业和人群也更为巨大。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此次超长假期带动下,出境游游客预计超过600万人次。中国游客正在抵达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城市。十一黄金周成了全球性旅游旺季,世界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和消费打折活动,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超级黄金周已经变为“全球黄金周”,这让中国的消费能力更具世界影响力,也将巩固中国经济的全球引擎地位。

  超级黄金周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于是问题出现了。在消费需求、旅游设施、出行条件等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我们能否通过增加或调整法定节假日的方式,将超级黄金周固定下来变成惯例,而不是靠天吃饭,这是一个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