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地“老漂族”遇身份之惑 归属感培养或成解困“良钥”

2017年12月26日 18: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安12月26日电 (党田野 张一辰)尽管时隔多年,刘子君仍对女儿来西安发展颇有微词。“这座城市太大了,到处都是车和人,跟我老家完全不一样。”刘子君称,一直很开朗的她自从来到西安,整个人都“抑郁”了。

资料图:老人们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燕 摄
资料图:老人们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中新社记者 杜燕 摄

  刘子君向往的退休生活充满轻松和随性,或与老伴喝茶饲养花草,或约好友游历山水,弥补年轻时“亏欠”的乐趣。但外孙的降生,却让刘子君不得不从五百公里外的老家赶到西安照顾,一待就是三年。

  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含饴弄孙,共享天伦之乐,是很多老人企盼的事情。但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扎根”,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新生的孙辈,不少老人选择“背井离乡”成为“老漂族”。孤独、思乡是这一群体最普遍的生活状态。

  刘子君感觉,跟女儿一家同住的这几年时光,既温馨又苦闷。“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还得管一大家子吃饭,几乎就是再就业。”刘子君说,好几次她都想一走了之,但因舍不得孩子,只好咬牙坚持。

  生活环境的骤然改变,令不少“老漂族”难以适应,生活圈子也仅限于住所、学校、菜市场三点一线之间。“每隔一两个月,我都要回山西老家住一段时间,要不浑身难受。”65岁的退休教师李长江告诉记者,尽管在西安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精神很空虚,而每次回老家跟老友们下棋喝茶,则让他觉得身心愉悦。

  在西安生活两年后,55岁的陈秀英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早上送两个孙女上小学,下午坐地铁去上摄影课,吃完晚饭后,又急匆匆地去社区合唱队练歌。“无论在哪里生活,人都得学会适应和享受,这样才是为自己而活。”陈秀英笑称。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认为,人口迁移和“老漂族”群体的产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和条件限制,老年人也需要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爱好。这一方面需要老年人在子女的陪伴下进行调节,努力适应生活变化;另一方面政府也需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生活、情感上的关怀,使其获得更多归属感,令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完)

【编辑:唐云云】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