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万山:筑牢“技术服务”基石拓宽致富路径

2018年04月14日 17: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贵州万山:筑牢“技术服务”基石拓宽致富路径
    万山区建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拓宽农民致富路径。 杨云 摄

  中新网贵州万山4月14日电 题:贵州万山:筑牢“技术服务”基石拓宽致富路径

  作者 杨云 罗兴

  锄头、镰刀、背篓是贵州农民传统耕作“老三件”,斗笠、蓑衣、水桶鞋是下地干活“三必备”。农业传统种植模式和耕作方式经济效益差,农民久困于穷,农村难以振兴。

  “南橘北枳,古人默守遵循的种植习惯。而在当下,橘已成功在北方挂果,填补市场所需,还能卖出优价。”贵州九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守明认为,“审视其间,成功的秘诀就是技术!科技改变生活!”

  农业科技与其他科技运用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最主要的实践者是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从山东潍坊来到贵州万山发展的王守明凭借成功的“寿光经验”判断:农业产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就要帮助农民懂技术、用技术。

万山区建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拓宽农民致富路径。 杨云 摄
万山区建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拓宽农民致富路径。 杨云 摄

  记者了解,从山东赴贵州创业的九丰农业“开门”大事就是为农民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服务,实现技术服务对每个合作社、每个农户的全覆盖,筑牢“技术服务”基石。

  作为一个山区农业省份,贵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农业科技贡献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这一省情,贵州官方近来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把科学研发、实验与运用结合起来,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利用“大数据+农业”,在技术推广、作物生长、产业发展、市场预判上发挥贵州大数据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懂技术有经验又愿意分享的农业专家型企业正是当下贵州渴望。”王守明说,“贵州未来绿色市场和生态发展战略也是吸引现代农业企业入黔主因。”

  要让黔货走得更远、走得更俏,让贵州山乡的农户们能种、会种、种得好,王守明建议“施工”的要诀还得是技术,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技术服务,让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中的这块基石牢不可破。

  “技术服务,往小着眼是某种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往大入手是利用科技创新和转化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万山区敖寨乡科技副乡长朱向斌看法与王守明一致,“无论视角如何变化,基层的农技人员要有技术服务意识,谋划一地一域的决策者更要有技术服务意识,要追求技术,更要注重服务。”

  朱向斌来自山东寿光,与大棚蔬菜打了30多年交道,是骨干技术员。目前,朱向斌受万山区政府聘请,到敖寨乡挂职任科技副乡长,协助该乡抓大棚蔬菜产业。

  敖寨乡目前已建成大棚蔬菜产业800亩,是全乡770多户25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为践行深刻的农业产业革命,万山区在推行大棚蔬菜发展模式过程中,特意聘请农业技术员到各乡镇街道担任科技副乡长。通过技术前移,更有效地推广繁种技术、种植模式、管理理念。

  今年,万山区计划新建成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1万亩,覆盖10个乡镇37个村,与6000多贫困群众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要‘贴地气’,用农民能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确保每一位农户都能掌握实用技能,熟练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来。技术管不管用,不是会议能决定,也不是领导说了算,得是田间地头的收益‘说话’。”王守明特别强调,“这就要求决策者、技术员要‘贴地气’,围绕土壤、气候、降水、市场深入研究问题,因地施技。”(完)

【编辑:陈海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