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通州试点智能斑马线 有人仍大摇大摆闯红灯

2018年05月14日 09:3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通州试点智能斑马线 有人仍大摇大摆闯红灯

红灯亮,行人不顾智能语音提示过马路。

  近日,有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通州区有几个路口斑马线旁安装了智能语音提示设备,红灯亮起来的时候,提示行人不要闯灯,但是设备启用一段时间以来,仍然有不少行人无视提醒,不遵守交通秩序,照样闯红灯过马路。

  行人不顾提示音

  强行横穿人行道

  在通州区九棵树东路和梨园北街交叉口的东北角,路边安装了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这块显示屏有四五平方米大小,距离地面三四米,显示屏一侧写着“请遵守交通规则勿闯红灯”和“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警示设施”的字样,一旁的铁杆上安装有两组引导行人过街的红绿灯,红绿灯之间安装有一个白色的长方形喇叭。显示屏周边有四五根粗细不一的杆子,杆子上面架设着各种摄像头和信号灯,有一个和显示屏朝向一致的摄像头,正对着人行横道,对道路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进行实时拍摄,并在显示屏上播放。

  每当人行横道的红灯亮起来时,有不少行人和自行车会停在路边等候。但是也有不少行人不顾红绿灯的指示,依然横穿马路。当一对母子横穿马路时,安装在信号灯杆旁边的喇叭发出巨大的提示音“您已闯红灯,请退回停止线内”。但是这对母子置若罔闻,继续加快脚步,小孩子也一路小跑跟着妈妈穿过了马路。在他们走到路中间的时候,有一名骑着电动自行车送外卖的男子,从他俩儿身后疾驰而过,不仅闯红灯还违规左转弯。

  几分钟后,一位怀抱婴儿戴眼镜的女子,从路东侧横穿马路,闯红灯警示的喇叭大声提醒,但这位妈妈仍不慌不忙地走到了马路对面,幸好当时路上没有车。

  记者发现,有不少行人本来是停在路边等候红绿灯的,但是看到左右路面上没有车辆通过时,便急匆匆地穿马路。有一对男女闯了红灯以后,扭头看到马路对面的电子显示屏上出现了他们两人的影像,女子捂着嘴笑着说,刚开始没听到提醒的声音,走到一半的时候忽然听到,就加快脚步跑了过来。她之前并不知道这个路口安装了显示屏。该女子反复地问旁边的一名交通协管员:“拍到闯红灯的照片会怎么样?”

  记者蹲守的时候粗略数了一下,闯红灯的行人和电动车约各占一半,有些电动车甚至以对角线方向长距离斜穿整条道路,超速压线闯灯,其中送外卖的电动车占多数。

  智能斑马线闪灯提醒

  但依然有人强行闯灯

  同样在通州区的梨园中街和玉桥东一路的交叉口,四个路口的拐角处都安装了长方形的立柱,沿着地面的斑马线安装了一排方形地灯。在方形立柱上面,写着“智能交通安全语音提示系统”,旁边还有一个二维码,立柱另一侧写着“通州区市政市容委建制”,字上面有一盏圆形灯不停闪烁,旁边有一个方形的白色网格,每当红绿灯变换时,网格里的喇叭就会提示行人,“现在是红灯禁止通行”或“现在是绿灯请快速通过”。

  记者蹲守的时候发现,每当路口红灯亮起来的时候,如果有行人越过立柱,喇叭会马上提醒路人,提示音的声音很大,距离百余米的地方都能听得很清楚。安装在地面的地灯,也会同时闪烁。

  早高峰时段,大部分行人都能自觉地等候红灯,但是也有部分行人看看路上没车就径直闯红灯,对智能语音的提醒装作听不见。到了晚上,这个路口的车流量较少,地灯随着红绿灯的变换不停地闪烁,非常吸引视线。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记者看到五名行人和三位骑车人闯了红灯。与此相比,四个方向的汽车都能按照红绿灯的指示停车或通行。

  智能系统减少四成闯红灯

  行人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记者采访了在梨园北街路口执勤的一名交警,他说,安装这套智能抓拍系统,显示屏只是抓拍到违法闯红灯的行人,但是并不做后续的处理,目的是为了警示行人注意安全。据交警介绍,安装这套系统不到一个月,路口闯红灯的行人比安装之前减少了四成左右,很多想闯红灯过马路的人,听到提示音,会退回等候区。但是还是有不少人明知故犯,强行闯灯。“我们上前劝说的时候,有人也不听。”除了这套系统,这一路口每天早晚高峰时段,还会有8名交通协管员维持秩序。

  记者致电通州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市政科,一名工作人员说,梨园中街的智能交通安全语音提示系统是他们安装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行人文明过街的意识。闯红灯这一行为是对自己安全的不负责任,另外因车辆避让闯红灯的人,也会影响路口的通行效率。因此,这一系统对“低头族”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路口是智能斑马线的试点地区,今后会结合群众意见逐步改良,提高大家的交通意识和素质,如果试点实施的效果好,将会在全区推广。本报记者 杨晓斌 文并摄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