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观众“占领”美术馆,专属导览稀缺等问题凸显

2018年07月09日 10:23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小观众“占领”美术馆,专属导览稀缺等问题凸显
  到美术馆“遛娃”也有烦心事儿

  “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吸引了大量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展。

  本报记者 饶强摄

  本报记者 王广燕

  在名家画作最集中的一层主展厅,孩子们有的席地而坐专注临摹,有的凑近观看画作,还有的不停向父母询问画中内容……汇聚毕加索、达利、珂勒惠支等名家作品的“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吸引了大批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展。

  暑期来临,各大美术馆颇有被小观众“占领”的趋势。而优质展览和讲解师资的稀缺,成为不少家长的烦恼。

  儿童专属导览太稀缺

  赵枫是一名五岁半孩子的妈妈。一周前,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牛牛爸爸’带你看展览”活动,她带孩子聆听了美术学博士、副研究馆员魏祥奇对“美美与共”展览作品的讲解。

  这场小规模的讲解是中国美术馆的一次公共教育试验,只有约二十名孩子及其家长受邀参加。“我家孩子是第一次在美术馆听专业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回来后很兴奋地跟我讲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赵枫感叹,“既有专业水准又适合小朋友的讲解太少了。”

  “有时候我带孩子去看展前自己会学习一下,但是毕竟了解有限,孩子提的一些问题不知怎么回答,担心会误导他。”一位家长说。

  馆方为孩子提供导览的工作人员,往往肩负着其他工作。北京画院美术馆公共教育及媒体推广部主任罗元欣,曾多次为孩子们讲解齐白石作品及古代书画,她坦言:“我们部门人手非常有限,还要做其他事情,所以很多展览只做一次针对孩子的讲解。考虑到展厅的容纳人数,每次讲解名额限制在20个孩子左右,实际报名人数则常常超过100人。”

  随着家长对儿童艺术素养的日益重视,去展出名家真迹的美术馆“遛娃”已成普遍现象。不过,面对这一热潮,美术馆的少儿公共教育力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坦言:“面对迅猛的增量需求,美术馆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儿童美育理念有待提高

  “大家看毕加索的这幅画,这个有牛头和人身的东西是什么?”在孩子们的簇拥下,“牛牛爸爸”魏祥奇指着一件展品向孩子们提问。看到孩子们众说纷纭,魏祥奇告诉他们:“你觉得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不要总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这样他们的想象力就会被束缚。”在讲解中,魏祥奇主张启发孩子们调动对艺术的自我感知。他认为,给孩子看的艺术作品必须坚持高标准。社会上不少打着儿童绘画展旗号推出的展品,充满程式化的绘画技巧,对孩子的创造力其实是一种伤害。

  由于美术馆人力与资金投入所限,近年来不少市场化的商业机构介入了依托于美术馆展览资源的儿童美育教育活动。涂思美育创始人陈柯伊见过不少类似旅游团的讲解团,让孩子们像参观景点一样被动地完成观展,“美术馆不同于学校,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孩子们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和自主探索能力,而不是被灌输知识点。”

  魏祥奇直言,很多讲解者的艺术素养也存在很大局限。在涉及古代书画时,有的人笼统介绍为“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讲解者都没搞懂作品好在哪里,只会让孩子越听越糊涂。

  “给孩子讲解艺术作品要强调他们的个体感受。”罗元欣介绍,北京画院组织过“你和古代书画”“你和齐白石”“你和美术大家”等一系列儿童公共教育活动,每项活动都突出“你”的存在,“不久前,我们请孩子们边吃樱桃边观赏齐白石笔下的樱桃,孩子们最终成功画出了自己感受到的樱桃。”

  优质社会机构充当外援

  从2016年开始,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始在前台向家长提供亲子观展手册,每次展览制作约300份。“每次展览的导览时间有限,不过只要家长有心,就可以借助手册陪孩子观展。”罗元欣说,不少展览的亲子观展手册很快就被领完了。

  对学校而言,距离较近的美术馆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因为毗邻中央美院,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幼儿园园长张建新多次组织中班、大班的孩子,就近参观央美美术馆;还会邀请央美毕业生和学生会成员担任讲解员,以易理解、有趣的讲解吸引孩子对艺术的关注。不过,张建新坦言,组织这类活动也常面临安全风险。

  集体组织观展不便,催生了高仿绘画进校园等观展形式。罗元欣介绍,北京画院美术馆曾在学校里为孩子们办过高仿藏品的小型展览,并以讲座形式介绍齐白石的艺术,“不过,我们还是希望有条件的家长带着孩子到馆里看看原作。”

  在陈柯伊看来,从事美育行业的社会机构与美术馆的资源置换,能使藏品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美术馆提供展览、藏品和学术指导,我们将其转译成适合孩子的语言,并形成系统课程。我们就像是美术馆的外置装备,帮助美术馆更好地发挥公共教育职能。”

  “目前美术馆中的儿童美育教育仍在摸索中,期待在美术馆、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的配合下,未来产生更合理的机制。”陈柯伊说。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