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水下清道夫”张旭东:潜水捡垃圾 环保还娱乐

2018年07月31日 15:1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水下清道夫”张旭东: 潜水捡垃圾 环保还娱乐
   潜水教练组织“净水”活动去除河道垃圾 河流生态恢复水下还见到桃花水母

张旭东

  张旭东在水中捡垃圾。

  近期,张旭东和2名同伴潜入水底开展了一次小规模“净水”行动,随同他们一起下水的还有一只蓝色塑料筐。当他们再度浮出水面时,塑料筐承载着他们此行的战利品:塑料桶、玻璃瓶、白酒包装盒、手套……

  大三时,张旭东去三亚实习并开始学习潜水,之后便爱上了潜水。毕业后,他借钱远赴马来西亚,通过“魔鬼式”训练考取了PADI(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潜水教练执照。从此,潜水和环保便融入了他的基因。

  2013年以来,张旭东和志愿者们在贵州展开了多次类似的“净水”行动。他说,“在淡水里潜水并没有太多观赏性,捡垃圾相当于娱乐,既能够做公益,又可以开心地潜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华 实习生杨桂芳

  “教潜水原本是可以赚钱的,后来做的人多了,也就不赚钱了,慢慢变成为人民服务了。”张旭东在朋友圈这样写道。考取PADI(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潜水教练执照后,他并没有像许多教练那样,选择在国内临海城市或者国外潜水胜地发展,反而回到贵州,推广潜水运动和水域环保事业。

  首次接触潜水很兴奋

  早在上大学之前,体育运动的种子已在张旭东心中萌芽。

  高考报志愿时,贵州有两所高校开设了体育旅游专业,一所是贵州医科大学,另外一所就是张旭东填报的贵州民族大学。张旭东坦言,大学时期没有参加过环保相关的社团组织或活动,去三亚实习并开始学习潜水时,也没有真正接触和关注水域环保相关的问题,“第一次接触潜水和接触海洋,还是比较兴奋,也没有去想那么多,主要还是想着玩和去上课。”

  张旭东出生在贵州山区,到三亚前,他从来没有见过大海。奇幻无穷的水下世界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三亚的一家潜水培训机构实习了8个月,让张旭东从此爱上了这项户外运动。

  随之,他的环保意识真正开始启蒙。考户外领队证的7天课程都在山里进行。学员们将7天要用到的生活用品和食物都背在身上,7天课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学员都要一一分类装好,然后带到有垃圾箱的地方。“老师一直都在讲解环保的细节,这个课程对我的影响就是,环保意识真正从那会儿开始(萌芽)。”

  赴国外考潜水教练执照

  走上潜水之路,潜水教练执照是其中一道门槛。

  2013年,大学毕业工作半年之后,张旭东向公司和好朋友借了钱,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只身前往马来西亚仙本那考取PADI潜水教练执照,“那是第一次我一个人出国”。

  英文是张旭东的短板,于是张旭东将目光转向马来西亚当地华人,跟随华人上课、学习。语言并不是唯一的挑战,其它专业上的问题和挑战也接踵而来。

  当时对他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点,就是向考官当面讲解潜水课程,从学员到教练的角色转变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他并不容易。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教练班教练的审视目光,还要面对那些从澳大利亚远道而来的PADI考官的“拷问”,“你得非常熟悉那些课程,然后才能很标准地给大家示范和讲解,这个对于我来说是最难的一点。”

  “魔鬼”课程强度很大,“需要学习的理论是很多的,我们的教材大概有7、8本书那么厚,每天早上差不多6时就起来,然后看书到9时,等老师过来之后开始上课,中午吃完饭后,老师去休息我们继续做作业。”这样的魔鬼训练一连持续20天,张旭东每天的学习生活基本上就是这样周而复始,“要把所有的课本看完,作业要做完,你要熟悉才能够去讲解”。

  经过最终考核,张旭东成功获得了PADI的潜水教练资格认证。张旭东学成回国后,他在贵州省逐步推广潜水运动,而他的水域环保行动也逐步施展开拳脚。

  潜水不为美景为垃圾

  张旭东的“水下清道夫”之路起初并不是有意为之。谈到“净水”行动的初衷,张旭东说一开始只是想在上课或者推广潜水的过程中,让大家有更好的环境去体验潜水,并没有想太多。

  2013年底,张旭东回到贵阳,开始着手创立潜水俱乐部,寻找适合教学的水域,那时候就开始做“净水”的工作,“有些水域水面看起来很干净,但下水后还是会看到很多垃圾,当时就顺便清理一下,没有刻意要做环保,要求大家要捡多少垃圾上来。”慢慢地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一股公益力量开始凝聚,“净水”行动逐渐成为一个公益环保活动。

  目前大概有三四十名志愿者参与这项公益活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教师、银行职工、贸易从业者,虽然彼此身份差异,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潜水。

  清理的水域一般离市区较远,有时候开车不能直接到达水域边上,还需要走一段距离。因为贵州河流边很多地方有人居住过,所以清理出来的垃圾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有啤酒瓶、破鞋子、渔竿、渔网等。

  下水时,他会带一个篮子下去装垃圾,上岸之后再分类处理。开展活动的经费基本是大家分摊,开销主要是潜水的费用、路费和饭钱。因为大家的工作时间不太统一,所以“净水”行动也没有相对固定的开展时间,一般都是在周末进行。

  “净水”时同伴被网缠住

  2017年11月,张旭东在花溪大学城创办了贵州省首家专业潜水中心——贵州潜水中心。大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他希望能通过教育、宣传,让这项运动在大学生中推广开来,再扩展到更大的群体中。

  贵州虽然不临海,但贵州省内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最近,他和另外两名潜水员开展了一场小规模的“净水”行动。探照灯、氧气瓶、潜水镜……在全副武装之后,张旭东和队员一起潜入水下,随后一起下沉的还有一个蓝色塑料筐。

  潜下水后,他们用探测灯在水底一个个区面扫射过去寻找垃圾。在水下,他们无法用语言沟通,通过手势向同伴传递信号。水下作业并不容易,他们身着潜水衣,动作灵敏性大幅消减,捡起垃圾就如同在陆地上做慢动作。在发现垃圾旧手套后,他们先用手指捏起来,再抖落沉积物,放进塑料筐,再向同伴做出“OK”的手势……之后,他们其中一员端着塑料筐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当潜水员再次浮出水面时,一同出现的还有那只蓝色塑料筐,他们不虚此行,“净水”颇有成果:筐内装着塑料桶、玻璃瓶、白酒包装盒、手套……此后,张旭东和朋友将这些垃圾送到它们该去之处——垃圾筒。

  当然,“净水”行动并不总是那么轻松愉快,有时候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有一次我和两个朋友下水看到垃圾,准备去捡,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其中一个小伙伴就被渔网缠住了,当时他往前走也不是往后走也不是,他自己当时也懵了。”好在张旭东和另一个同伴当时隔得不远,及时过去帮忙解开渔网,同伴才最终有惊无险。张旭东回顾这段经历时说,其实淡水潜水有时比在海里潜水更危险,因为淡水里有更多的人造垃圾,这不仅污染水源,有时候还会对潜水员造成一定的危险。

  合格的潜水员首先要环保

  谈到“净水”行动的成效,张旭东深感欣慰。几年前他和同伴经常清理的一片饮用水水域的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

  水质的改善首先体现在能见度上,另一方面体现在生物上,“在那片水域我们发现了桃花水母,那是几亿年的一种生物,很难看到,这种生物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四五年前,我们刚发现的时候就筷子的头那么大,后来看到的时候有拇指的指甲盖那么大,这说明那一片水域的环境不断好转。”

  除了践行环保,张旭东在上课的时候,也会向学员传播一些环保的理念,“我会告诉大家,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保护水里的生物,除了水里不该有的东西,任何生物都不要去摸。“除了言传,张旭东还会身教,在下水训练的时候看到垃圾,他也会带领学员捡起来。他希望通过言语的灌输和行动的体验,让大家切实地感受到环保是和每个人都相关的事情。

  除了贵州省内的“净水”行动,张旭东和他的团队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会去马来西亚仙本那参加“世界海洋日”的活动。目前他打算将“净水”行动常态化,做成一个固定公益项目,在未来时机更成熟的时候,他还打算将“净水”行动扩展到其他省市的水域,”我觉得,它本身是一件好的事情。”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