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辽宁省人大出招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2018年09月10日 16:39 来源:法制网 参与互动 

  辽宁省人大出招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学生晚自习或自费聘请教师答疑

  在不久的将来,辽宁省中小学校或将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基础上,按家长诉求,允许学生在校上晚自习,允许家长委员会聘请教师为学生答疑,自愿缴纳必要费用。

  今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辽宁省人大常委会针对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这一社会广泛关注焦点问题,组成两个调研组,分赴沈阳、抚顺、本溪、铁岭四市,对该省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发现该省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存在五大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9月6日,辽宁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戴茂林就调研情况进行了说明。

  偏颇舆论助推补课风蔓延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方面存在五大问题。”戴茂林介绍,一是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过多过乱,“提前教学”“超纲教学”等严重冲击学校的正常教育;二是校内课后服务未全面开展,导致很多学生走向校外培训机构;三是高额的补课费用,成为普通市民家庭的最大支出;四是中小学生因负担过重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堪忧;五是个别公办教师仍然铤而走险违规补课。

  为追根溯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调研组深刻剖析了辽宁省中小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具体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以分为本”的高考指挥棒是造成补课风愈演愈烈。

  戴茂林称,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中小学生的学习以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为目标。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快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在从知识考试为主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但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目前尚无根本性改变。因此,既然高考指挥棒是“以分为本”,高等教育之前的应试教育就很难改变,广大中小学生就仍然要为考试而学,为应试去补。

  在此基础上,偏颇的社会舆论导向更加助推了补课风蔓延。

  调研组发现,由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一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迫使一些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抢跑”,不管孩子自身特点如何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社会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片面论调又迫使没有“抢跑”的孩子也只好加入到补课队伍中来,从而使补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极少数不补课的孩子反倒成了另类。

  “由‘一考定终身’导致的唯‘分’论英雄是目前主导的社会舆论,社会仍在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戴茂林表示,调研组一进入校园就强烈地感受到了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的浓厚氛围,某高中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就给高二班级授予了高三旗子并召开了高考冲刺誓师大会。某校教室墙上的标语这样写到:“成绩好的男孩最帅,学习优的女孩最美!”

  此外,不同社会群体对教育资源的多元化需求导致补课热难以降温;对校外培训机构多头管理、整治不力导致学生课外负担越来越重;政策不明晰经费难解决导致校内课后服务难以有效开展;利益诱惑和违规补课难以查处导致个别教师违规补课,都是中小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原因。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问题多年来难以解决,与认识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补课是你买我卖的市场现象,有钱愿补属个人行为,政府不应干涉,也无权干涉。’”戴茂林称,从个体上看花钱买教育是个人自由,但当前的补课热早已超出了个体范畴,因为课外负担严重影响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身心健康,补课热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必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定信心,大胆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调研组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要提高认识坚定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决心。要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上来看待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戴茂林说。

  调研组认为,要抓住高考改革的有力契机扭转舆论导向。要通过大力推进高考改革和正确舆论导向使人们认识到“以分为本”的严重危害,把教师和家长引导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谈及如何破除人们思想认识中“以分为本”的错误观念,戴茂林表示,虽然高考改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但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大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在浙江、上海和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两批改革试点,辽宁省作为第三批试点地区,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就将实施,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主的高考改革已经到来。

  戴茂林建议,辽宁省要加大改革力度,用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让人们认识到变革已经开始。同时也要抓住时机,利用各种舆论宣传阵地,加大改革宣传力度,让家人们认识到“以分为本”的严重危害,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彻底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零容忍诱导胁迫补课行为

  调研组建议,要有效规范,从严制定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国务院2018年8月6日下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将具体的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权下放给了各省,辽宁省应抓住契机,由省政府出台最严格的设置标准,严查校外培训机构“强化应试、超标教学、超前教学”行为。

  调研组还建议,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广大中小学校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基础上,借鉴湖北省的经验,按照广大家长的诉求,允许学生在校上晚自习,允许家长委员会聘请教师为学生答疑,自愿缴纳必要费用。

  “我认为,要运用科技手段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通过“名师云课堂”、鼓励教师制作“微课”等方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解决一些学生“课上吃不饱、课后消化不了”的问题。”戴茂林表示,另外,还要创新监管方式解决教师违规补课问题。通过奖励举报人等方式有效查处各种名目的违规补课,对诱导、胁迫或变相胁迫学生参加补课的教师实行零容忍,一旦查实,严肃处理。

  法制网记者 韩宇

【编辑:白嘉懿】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