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西沁县健康扶贫:医疗卫生服务走进“最后一公里”

2018年09月27日 1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长治9月27日电 (李庭耀 魏堃)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是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分别是全国的3倍、全省的2.4倍、全市的2.8倍。沁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189户7486人,占全县贫困人口22.27%,当地将健康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医疗卫生服务走进“最后一公里”。

  健康扶贫“双签约”覆盖全部贫困户

  沁县漳源镇罗卜港村的五保户刘进川身患贲门癌多年,生活拮据的他不能得到及时医治。沁县卫计局工作人员在下乡过程中得知刘进川的情况后,到县医保中心为他申请到5000元关怀救助。像刘进川这样的实例,只是沁县健康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8年,沁县共组建26支医疗团队对全县贫困人口开展疾病筛查、疾病义诊、大病慢性病鉴定以及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工作。当地组建了包括包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县乡村三级医疗人员的签约团队521个2275人,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345户33602人开展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工作,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189户7486人,占全县贫困人口22.27%。

  健康扶贫“双签约”通过建立乡村干部、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双签约”,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中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都有一个健康服务家庭医生团队和医疗服务政策保障团队。

  目前,沁县健康扶贫“双签约”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

  健康扶贫“保险”为贫困户兜底

  看病花了34000余元,报销完了只交了3500元,这是当地贫困户马素玲在沁县人民医院办理完出院手续后看到的账单,去年5月,她的丈夫因脑出血住院。“住院花了3万多元,本以为自己最少要出1万多元,没想到只花了3500元,大大减轻了生活的负担。”马素玲说。

  截止到8月30日,沁县贫困患者住院治疗4518人次,总费用2248.54万元,总报销费用2044.27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报销1495.31万元,大病保险报销210.90万元,兜底报销108.56万元,补充医疗报销82.47万元,医保大病基金补偿147.03万元。

  与此同时,沁县全面建立了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每年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1次健康体检。针对医疗费用负担重、患有重病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通过倾斜医保政策、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动员社会力量救助等措施,实行兜底保障。

  此外,沁县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单病种付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分病种、分批次对患有大病的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排查和救治。

  医疗卫生服务走进“最后一公里”

  “多亏了张大夫,吃了他送来的药,病情控制住了。哪不舒服,打个电话,他们很快就上门,态度好得没话说。”沁县定昌镇西渠上村的贫困户赵永聪患有高血压、胃溃疡、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过去由于没有钱治疗,她只能吃些止痛药。

  今年以来,沁县共对全县居住人口在200人以上的行政村开展了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共建设97个,单个面积为60平方米,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公共卫生室四室分开。

  截止到8月30日,沁县97个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有55所已完成内部装修,具备入住条件,已入住42所,其余卫生室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即将投入使用。

  沁县还在2017年的基础上,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变为“1+1+1”,即一位贫困人口同一位乡村医生、一位乡镇卫生院医生、一位县级医疗机构医生签约,乡镇医生无法诊治的疾病,由县级医疗机构医生进行诊治,确保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沁县还为每户贫困户准备了1套健康知识读本,每户配备1个家庭保健箱,每户发放1份针对性的健康处方,每户发放1套包括限盐勺、体重指数表的健康支持性工具,让每人掌握1项保健技能。

  据悉,沁县正加大全面建立健康扶贫补充保障制度,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等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将健康扶贫大病集中救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患重大疾病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补充保险等各类渠道报销后的个人支付部分予以保障。(完)

【编辑:姜雨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