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对话北京动物园6年志愿者:对每个生命心存敬畏

2018年10月07日 04:2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北京动物园6年志愿者:

  爱上动物园 对每个生命心存敬畏

  9月28日,北京动物园鸟馆,王宇和双脚犀鸟“西西”进行互动“交流”。新京报记者 周小琪 摄

  两岁那年,父母带王宇(化名)去北京动物园拍两周岁照,那是他第一次和北京动物园产生联系。

  照片上的他穿着紫毛衣、灰裤子,骑在一匹木质小斑马上,右手扶着马脖子,腼腆地笑。照片底下印着烫金的七个小字儿——“北京动物园留念”。

  王宇打小就喜欢动物,养过各种昆虫,还养了一只叫“皮皮”的小京巴。7年前,王宇看了北京动物园饲养员、设计师张恩泉写的《动物园设计》,发现动物园有好多门道,一下来了兴趣,买了一堆书,空下来就看。

  如今,王宇家里跟动物园有关的书已经占了一个小书柜。他的本职工作是药师,抓药是体力劳动,很累,下班了来动物园转一圈,对他而言是最好的放松方式。微博和朋友圈发的也都是和动物园相关的内容。

  2012年,王宇成为北京动物园志愿者,负责给游客讲解和维护秩序。6年来,王宇给游客讲过鸟、老虎和豺,也和许多动物产生了感情,黑猩猩“楠楠”、双脚犀鸟“西西”、鹦鹉“蓝蓝”都是他的好朋友。

  今年,北京动物园已经112岁了,也将迈入而立之年的王宇,见证了近年来动物园的转变。动物园的重心越来越向保护和教育靠拢,游客的游览方式从“俯视”变为“平视”,动物们的生活环境更趋近自然……在他心里,北京动物园是国内最好的动物园之一。

  刚刚成为父亲的王宇,给孩子买了很多动物款的毛绒玩具。等明年开春了,王宇准备带他去动物园看看,盼着他也能爱上动物和动物园。

  ■ 对话

  不少动物认识我 和我成了好朋友

  【人物档案】

  王宇

  1989年出生,从小喜欢动物,大学毕业后,开始担任北京动物园志愿者。多年来,他见证了动物园的功能由“科普”向“保护教育”的转变,也和不少动物成为了好朋友。

  新京报:对动物园最早的记忆是什么?

  王宇:最早的记忆是两栖爬行馆,进门是鳄鱼展厅,小时候妈妈抱着我在这儿拍过照,鳄鱼也出镜了。馆里热,动物们都趴着,不爱动,有些小朋友甚至看不出动物在哪,大家纷纷钻到护栏里边儿,一排排小脑袋都紧贴着玻璃看。

  前几年我带父母来,又在相同的位置拍了一张。不过,鳄鱼早已搬走,我也长大成人,不再是那个缩在妈妈怀里的小家伙了。

  新京报:当志愿者主要负责哪些工作?

  王宇:志愿者会分成不同的组,每个组几十人,比如熊组、象组等等。我们的工作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有的人想着来摸摸小动物、喂一喂,实际上这些事儿都做不了,我们主要做的是讲解和维持秩序。所以虽然每年都会招很多志愿者,但两三个月下来,也能刷掉不少人。

  我一开始在的组叫“鸟语飞行”,主要讲解鸟儿,今年到了本土动物组,讲解豺、金丝猴、绿孔雀这类在中国有分布的动物。讲解时,我们会先给游客介绍动物的自然史,讲它们的生理结构、生活环境和习惯等等,最后的落点是保护教育。

  新京报:有没有策划、参加过比较大型的活动?

  王宇:2016年,我策划了一个保护湿地的活动,一个班的小学生过来参加,我带他们观鸟、讲解、做游戏。通过游戏来教育孩子效果尤其好。

  我安排的那个游戏有点像“抢凳子”。我让十个小朋友扮演“鹤”,九块垫子作“湿地”。我手上拿了个摇铃,摇铃一响,“鹤”围着“湿地”转,铃声一停,“鹤”就得跑到“湿地”上去,但一块“湿地”上只能站一只“鹤”。这时候让“农民”出场,“我的粮食不够吃了,要开垦更多的农田”,撤走一块“湿地”。下一轮,“工人”出场,“大家用电太多了,要建水电站”,又拿一块“湿地”……“鹤”的家园被逐步侵占了。

  这个游戏不是说把农民和工人放在对立面,而是在唤起小朋友的环保意识,告诉小朋友要低碳生活,节约粮食、节省用电,鹤会生活得更好。

  新京报:除了给游客讲解,维持秩序也很重要,碰上过不文明的游客吗?

  王宇:见过朝鳄鱼扔石块的、给猴子喂挂面的、徒手抓鸭子的……最惊险的一次,一个老大哥拿衣服去逗犀牛,一下没拿住,衣服掉进去了,这哥们儿当场就要跳下去,幸亏我当时路过制止了。

  投喂、投打动物都是动物园明令禁止的,对动物的伤害非常大,真正喜欢动物的人不应该这么做。

  新京报:你和动物们的关系怎么样?

  王宇:不少动物都认识我。鸟馆有只双脚犀鸟,从西双版纳过来的,官方名字叫“露娜”,我们都爱叫它“西西”。西西长得特美,黄黑相间,飞的时候头颈伸直,双翅平展,上下鼓动几下后,像滑翔一样缓慢地往前,平时也喜欢跟人互动。

  每次从西西的笼舍路过,我都会叫它几声,陪它玩会儿。一听见声儿,它就一蹦一跳地过来了,头歪到一侧,看着我,特可爱。我就沿着笼舍来回走,让它跟着来回飞,多运动运动。

  新京报:会和动物产生“冲突”吗?

  王宇:非常少。猩猩馆有个笼舍养了三只黑猩猩,一公两母,公的叫嘟嘟,母的分别叫丫丫和楠楠,嘟嘟跟楠楠特别好,不喜欢丫丫,它们仨都认识我。

  有一次,楠楠靠着玻璃墙呆着,我跟另一个志愿者钻进栏杆互动,离楠楠近了点。嘟嘟可能觉得我抢它媳妇,就跺着脚,气势汹汹地走过来了,用拳头“duang”地敲了一下玻璃,我吓得赶紧往后退,这是它唯一一次对我发脾气。后来嘟嘟送到东北去了,又从日本引进一只黑猩猩,和楠楠繁育了小猩猩,现在想起来,还挺为嘟嘟伤心的。

  新京报:这些年来,北京动物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最让你开心的转变是什么?

  王宇:熊山的改造。以前,熊山也跟猴山一样,是坑式建筑。为了方便清洁,地面是水泥的,几乎没有草木。在这种单调的环境里,熊整天除了吃就是睡,部分熊还出现了“刻板性反应”,在里面不停转圈、来来回回走,让人心疼。

  2013年,动物园开始进行改造,熊山新建了水平游览通道,通道上有一扇扇小玻璃窗,营造出“窥视”的感觉。这是为了告诉人们,里面是熊的家,人只是访客。透过这些小玻璃窗,我们可以看到熊在松软的土地上打滚,在树下躺着休憩,上木爬架、钻洞玩儿。

  更让人开心的是,熊开始冬眠了。冬眠是一个非常好的自然行为,证明熊对环境完全适应了,它喜欢这个环境,跟它野外的家一样。以前到了晚上,饲养员会把熊带到室内睡觉,熊开始冬眠后,饲养员也就让它在外面睡了,最多给它加上野草、铺垫物,让它睡得暖和些。

  ■ 同题问答

  新京报:今年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王宇:当爹了。还是挺幸福的,更有责任了,也有了念想,上了班,我会着急回家看孩子。我的孩子现在还太小,我给他买了很多动物款的毛绒玩具。等明年开春了,我就要带他来动物园看看,希望他也能像我一样爱上动物和动物园,对每个生命都能心存敬畏。

  新京报:你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王宇:希望家里人都健康平安。

  新京报:你对国家有什么祝福和祝愿?

  王宇:希望咱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到达更高的高度,野生动物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中永远存续下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小琪

【编辑:张楷欣】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