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红学界痛失“压舱石”

2018年10月30日 14:25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红学界痛失“压舱石”

  著名文艺理论家、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李希凡,10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李希凡对《红楼梦》的解析开创了用马列主义思想来剖析中国古代小说的先河,他堪称中国红学界的“压舱石”。

  本报记者 倪自放 

  从“小人物”到

  红学界“压舱石”

  作为研究《红楼梦》最知名的学者之一,李希凡1927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4年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历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评论组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研究、蒲松龄研究的马瑞芳教授表示,李希凡先生首先是一位大红学家,在红学界有压舱石之称。“为什么说他是压舱石呢?因为他1954年对《红楼梦》的解析和看法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这种对《红楼梦》的解析开创了用马列主义思想来剖析中国古代小说的先河。此后的几十年中,不管是大学还是研究单位,主要的研究者都是按照李希凡的思路走的。”

  1954年,李希凡与蓝翎在山东大学《文史哲》上合作撰写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引起红学研究界关注。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专门写下《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赞扬了李、蓝“两个小人物”。

  另一位红学大家冯其庸曾评价李希凡:“用唯物主义的研究取代唯心主义的研究,这是方法论的变革。应该说,《红楼梦》研究成为新的面貌,就是从李希凡他们的文章开始的。”

  马瑞芳说,李希凡是红学界压舱石,还因为李希凡的为人非常好,“他在红学界是非常正派的、德高望重的,他说话有人听,因为他自己总是行得正、站得直,他敢说敢当,所以他非常有威信,只要他在,我认为什么歪风邪气是不大容易刮起来的。”

  文学研究

  不仅限于《红楼梦》

  李希凡的主要红学著作有:《红楼梦评论集》《红楼梦艺术世界》《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沉沙集:李希凡论红楼梦及中国古典小说》等。主编了《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通史》(14卷本)等。2014年,《李希凡文集》(七卷)出版。

  但在马瑞芳看来,李希凡关于古代文学的研究不仅限于红楼梦,“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出过一本畅销书《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分析《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里面的人物艺术形象的构成,比如说人物的出场等,那本书在上世纪60年代是非常畅销的。他后来又出过《京门剧谈》,专门谈古代的戏剧,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希凡的研究不限于红学,他是在广泛汲取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才对红学做出贡献。”

  李希凡因为被毛泽东主席说是“小人物”而出名,马瑞芳说,在这之前李希凡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在《文史哲》发过文章了。据《文艺报》报道,李希凡的第一篇文学批评文章是《高尔基与童话》,发表在1949年秋季的《大众日报》。之后他又写了篇文章,谈典型人物的创造,被老师推荐到《文史哲》。于是,李希凡的这篇文章在该刊第二期上发表,在学生中引起不小的轰动。从那以后,李希凡就决定要走文艺评论的道路。

  马瑞芳说,李希凡重大的社会贡献还在于,他对当代学问的两大显学皆有建树,“一是红学,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二是鲁学,研究鲁迅的学问。李希凡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两本关于鲁迅研究的专著,对鲁迅研究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亲眼见到他把《<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这本书送给他求学山大时的教务长余修。”

  卓有成就的

  当代文学批评家

  李希凡的研究领域也不局限于古代文学,不局限于红学、鲁学,他还是当代文学中一位卓有成就的大批评家,马瑞芳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要小说,像‘三红一创’(《红旗谱》《红日》《红岩》《创业史》),李希凡都有非常长的文章加以评介,当代著名的大作家柳青、梁斌都是非常看重李希凡的,虽然李希凡比他们年轻,但是他们都很看重李希凡的评价。”

  李希凡的批评家身份甚至延续到新时期文学,“新时期的很多作家,李希凡都给他们写过评论,比如蒋子龙。李希凡还是早几届的茅盾文学奖的评委。”

  在马瑞芳看来,李希凡的成就非常广泛,《李希凡文集》就是例证,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是个理论家,还是个散文家,“他出过好几本散文集,这都是他的副业之副业了,更值得人敬重的是,李希凡做出来的所有成就都是业余完成的。”李希凡的主业是什么呢?他的主业原来是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他在那里干了几十年,他后来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做常务副院长,抓了很多科研工作,他担当主编出版了《中华艺术通史》。马瑞芳感叹说:“所以说他做的研究工作都是业余完成的,可敬的李希凡先生,一个人活出了别人的几辈子。”

  马瑞芳表示,李希凡先生也得到了国家给的很高荣耀,他二十多岁时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后来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党代会的代表,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德高望重的大红学家,也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名誉会长,“他的去世对红学界来说,简直是发生了地震。”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