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急需对地下管线进行“体检”

2018年11月20日 06:0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急需对地下管线进行“体检”
   路面塌陷事件频发全国人大代表田春艳建议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11月11日傍晚18点左右,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瑞德大道北向南114路公交车站点附近,人行道出现塌陷,造成一名行人受伤。

  《法制日报》记者在统计了兰州交警指挥中心的微博信息后发现,自今年8月以来,兰州已发生大大小小20余起路面塌陷事件。

  记者通过网络检索发现,四川达州、湖北武汉、山东济南、安徽蚌埠等地都在近日出现过路面塌陷事件。

  “地下管线老化、渗漏处理不当,都有导致道路塌陷的风险。因此,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类型、分布与健康状况进行摸排、探查,并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非常重要也很迫切。”11月16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田春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深圳3年发生地面坍塌事故579起

  毕业后,田春艳就一直在与市政工程打交道,其中包括道路桥梁检测与监测等。每次发生塌陷,田春艳都要和同事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分析塌陷部位是否会发生进一步沉降、施工人员回填好的塌陷区域是否密实,是否会再次塌陷等。

  田春艳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随着城市地下管线老化、到达使用年限以及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等,城市道路塌陷已成为全国各地不可避免的一个普遍问题。

  2013年至2015年,广东省深圳市共发生地面坍塌事故579起,其中最严重的一起事故,是发生在2013年5月20日晚上,横岗华茂工业园门口地面突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5名工人不幸遇难;

  最近3年时间内,兰州发生了上百起大大小小的塌陷事故,塌陷区域涵盖了兰州市主城区,塌陷路段包括主干道、人行道和主干道甚至是步行街;

  ……

  田春艳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道路塌陷事故频发,特别是这两三年全国范围的城市道路塌陷范围大、频次高。“对于地下管线的摸排、探查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管线老化渗漏等多重原因导致

  “根据以往情况来看,道路塌陷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线老化渗漏,地下管线、地铁施工等对土体造成扰动以及地下管道反复开挖回填不实,地下水超采,雨季遇到暴雨时无法顺利排出等。”田春艳说。

  田春艳的这一结论,与一些地方的调查结果非常一致。

  在深圳市2013年至2015年发生的579起地面坍塌事故中,排水管道破损导致地面坍塌占57.4%,管线施工不当占11.8%,地铁轨道施工占10.6%。这三项因素引发的地面坍塌事故占全市地面坍塌事故总量的80%。

  2016年,兰州市建设部门曾经委托相关机构专门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道路塌陷的诱因有多种:市区土质主要为自重式湿陷性黄土,土质结构疏松、孔隙发育,易于形成陷穴和空洞;部分地下管网老化,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对地下土质结构冲刷形成空洞;各类工程对地下土质结构、地下水文等造成扰动等。

  田春艳认为,地下管线老化、渗漏处理不当有导致道路塌陷的风险,因此,急需对地下管线进行“体检”,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类型、分布与健康状况进行摸排、探查,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管线的分布和健康状况进行探查和跟踪,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预防道路塌陷需从源头着手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立法明确了对于地下管线的检测职责。

  《广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规定,地下管线权属单位负责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履行相关安全职责,包括“设置安全防范设施,定期进行地下管线运行状态评估”“定期排查地下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隐患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

  《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明确,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对所属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负责,履行相应的维护职责,包括“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定期进行运行状态评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建立地下管线巡护制度,开展日常巡护和定期维护,做好巡查和维护记录”等。

  在田春艳看来,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做法非常有必要。

  田春艳认为,预防道路塌陷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道路塌陷发生的次数:

  一方面,从导致塌陷的源头着手,比如加强地下管线的检测与维护,减少老化管线的渗漏;再如地铁施工时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与工法,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避免土体开挖时产生不密实区与空洞;

  另一方面,从道路本身加强检测和监测入手,对于地铁施工区、管线老化区等敏感区域,及时采用有效手段探查道路下方土体是否密实,通过变形监测及时发现道路存在凹陷、下沉的趋势并及时预警等。

  此外,田春艳强调,除了严格执行相应的规定,还要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

  “加强变形监测与分析控制,加强道路巡视,采用地质雷达探测道路下方空洞在重点区域应加密测线布置,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更多先进有效的仪器设备。”田春艳说。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