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定西山村之变:民众不再嫌弃乡村生活

2018年12月15日 13: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定西山村之变:民众不再嫌弃乡村生活
    图为甘肃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新面貌。 艾庆龙 摄

  中新网甘肃定西12月15日电 (艾庆龙)随处可见的红色砖瓦房,四通八达的硬化路,太阳能路灯在乡间道路,灰白相间的教学楼传出朗朗读书声……谁都不曾想象,这样一个现代化村庄,曾被当地人评为“穷苦”之地,而世代生活于此的民众记录着大山深处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新网记者沿着穿山道路,来到甘肃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站至山顶,远望该村,红色屋顶为冬日里略显荒凉的山底增添一抹亮色。

  28岁的元古堆村村民路军霞前往小卖部,买上牛奶和面包后便返回家中,准备为孩子做顿营养早餐,虽此刻休闲舒适,但回忆起2010年刚嫁到此处,“脏乱差”的生活让她百般嫌弃。

  路军霞告诉记者,她出身在农村,没想到还有这般破败村庄,时常让她后悔嫁至此地。

  路军霞回忆说,此前,房屋是土坯房,遇到雨天,雨水冲刷茅草屋顶,屋里掉土是常事。

元古堆村村民对乡村生活充满期待。图为村民整理被褥。 艾庆龙 摄
元古堆村村民对乡村生活充满期待。图为村民整理被褥。 艾庆龙 摄

  与房屋状况相比,更让路军霞烦恼的是外出道路。路军霞说,该村地处偏僻,只有一条土路穿村而过,基本上靠步行到硬化路上才能乘车前往县城,来回一趟最少需要一天。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状态和交通不便“浇灭”路军霞的生活热情。其实,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老年人均要求年轻人远离“穷山沟”,外出闯荡,寻找改变生活的机会。

  据当地官方资料显示,2012年之前,元古堆村全村447户村民八成多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500元,属当地有名贫困村。

  为了改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政府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5亿元,实现了447户村民自来水全覆盖,全村机修梯田77亩,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公里,硬化村社道路30多公里,建成集中安置区3个,安置农户130户、改造危旧房203户。

  房新了,路通了,水来了,学校、幼儿园、广场都修建起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村民们对于乡村生活有了新期望。

  村民龙永春从事药材收购已有10年,他告诉记者,种植药材属“祖传产业”,此前因道路不通畅,外地药商不愿翻山越岭来收购,村民虽能将药材背到县城销售,但药材烂在地里情况比较普遍,辛苦一年勉强维持生活。

  “自从道路通了,药材也就不愁销路了。”龙永春小商贩变成了开着卡车跑到青海等地收购药材的收购商,还被村民评为“药材大王”。

  除村民自身努力外,元古堆村先后办起了砖厂、石料厂、建材厂、商混站、矿泉水厂、中药材加工厂以及梅花鹿、孔雀特种养殖场,引导227户农户以现金、土地等入股,参与企业分红。

  “路好了,房子新了,自来水通了,日子越来越好了。”驻村干部董昌盛介绍说,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5年,经国务院扶贫办牵线搭桥,先后引入资金240万元建设3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预计建成后电站可运行20年,每年收益20万元。

  据官方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该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43元,贫困面从2012年的57.3%降至2017年1.77%。(完)

【编辑:刘湃】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