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32个获奖项目之高校力量

2019年01月09日 10:5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四川32个获奖项目之高校力量

  1月8日,有“中国科技界顶级奖”之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据悉,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由四川主持和参与完成的有32个项目,获奖项目数量位列西部第一,全国第六。

  这32个项目中,多为高校牵头或合作完成。其中,四川大学共有6项成果获奖,其中牵头的4项成果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此外,参与的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奖总数(通用项目)在全国高校排名第六;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获得3项成果获奖;西南交通大学共有3项成果获奖;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主持的“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南石油大学参与完成的“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根据《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全国共有76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三大奖通用项目147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65.6%。另外,全国共有15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25项,占授奖总数的46.3%。

  四川大学6项成果获奖

  四川大学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项目分别是:杨胜勇教授团队完成的“基于药效团模型的原创小分子靶向药物发现”项目,王清远教授团队完成的“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项目。

  四川大学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项目分别是:王琪院士团队完成的“新型三嗪阻燃剂清洁制备及阻燃塑料加工关键技术”项目,褚良银教授团队完成的“微细矿物颗粒封闭循环利用高效节能分离技术与装备”项目。

  此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跃明教授参与的“严重脊柱创伤修复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水利水电学院张建海教授参与的“300m级特高拱坝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药物的研发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国家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当前创新药物研发面临成本高、周期长等挑战,如何快速、高效地发现原创的具有全新结构的先导化合物是创新药物研究的关键和瓶颈,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川大项目组近10年来在国家重大相关课题的连续资助下,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基于药效团模型的药物分子从头设计算法理论和方法体系。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原创药物分子设计的效率和所设计化合物的成药性。为验证上述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有效性,团队项目将其应用于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等重大疾病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发现了多种高活性和选择性的靶向小分子化合物,其中12个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前研究,6个候选新药转让到制药公司,2个候选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

  电子科大3个项目获奖

  电子科技大学3个获奖项目中,张万里教授团队的“敏感薄膜集成技术与应用”项目和程玉华教授团队的“基于电磁辐射场成像的XXX检测方法与装置”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邓龙江教授团队的“高磁导率磁性基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次获奖的3个项目,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急需,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张万里教授团队的获奖项目在李言荣院士带领下,攻克了装备构件上集成敏感薄膜材料“内应力大、附着力差”的难题,突破了极端环境下传感器“干扰大、信号弱”的技术瓶颈,形成了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敏感薄膜集成生长知识产权体系,研制的系列特种传感器满足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急需,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

  西南交大获奖项目:

  研制世界最大边界层风洞

  记者从西南交通大学获悉,该校有3项成果获奖。其中,电气工程学院高仕斌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与装备”,土木工程学院廖海黎教授主持完成的“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土木工程学院黄国庆教授参与完成的“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了解,“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在大型风洞试验平台与试验技术、大跨桥梁风振计算方法及气动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及突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自主研制了世界最大、性能先进的边界层风洞,为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装备;建立了高精度的桥梁气动力模型和风振分析方法,发展和完善了桥梁抗风设计理论;建立了大跨缆索承重桥梁主梁气动外形设计准则,提出了系统性的风振气动控制技术。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国内76座、国外8座大跨度缆索承重梁桥中直接应用,其中包括世界十大悬索桥中的5座、世界十大斜拉桥中的4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张峥 杨晓蓓

【编辑:梁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