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春运站台父子“摆渡人”:一边是坚守一边是传承

2019年02月12日 21: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青藏铁路上的父子“摆渡人”:守护千万乘客回家路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春见闻)春运站台父子“摆渡人”:一边是坚守一边是传承

  中新社西宁2月12日电 题:春运站台父子“摆渡人”:一边是坚守一边是传承

  作者 李隽

  早上10点20分,随着嘹亮的汽笛声,从拉萨开往广州的Z266次列车缓缓驶入西宁火车站。一时间,列车上的旅客全部涌向站台,或是出站,或是换乘。

  一对父子在人群中忙碌,几十米的站台,他们要在短短20分钟内折返10多次,不时用藏语为藏族民众指引方向,来完成旅客的“摆渡”工作。

  西宁站作为青藏铁路的起点,是进藏列车途经的唯一枢纽站,也是中国铁路中唯一需要下车换乘的车站,所有开往拉萨的普通列车,都要在西宁站换乘带有制氧设备的列车。

  父亲李海云作为站台客运员,13年如一日在忙碌的客流线上,完成一次又一次门对门、点对点的“小型迁移”指挥,让旅客从站台左侧到右侧,准确无误地进入相对应车厢的原铺席。

  去年11月,儿子李城从拉萨车务段曲水县站调往西宁站工作。“中奖”般的几率让父子俩站在了同一个站台上,成为了铁路上的父子“摆渡人”。

  2019年的春运是李海云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也是儿子李城来到自己班组的第一个春运。帮助旅客找回遗失物品、为重点旅客推轮椅抬担架、救助身体不适的旅客也是父子俩的工作。

  “呀,呀,瓜珍切(谢谢)……”伴随着藏族旅客贡宝的感谢声,李海云送走了Z266次列车的旅客。“每次送走他们,听到一声谢谢,看到他们跟我们挥手,感觉还是挺满足的。”李海云说。

  西宁站作为入藏、出藏的要道和门户,藏族旅客较多,换乘工作中难免会用到藏语。对藏语一窍不通的李海云在今年的春运,看到了儿子和藏族旅客用藏语沟通,更好更快地完成了换乘工作。快退休的他便在工作之余经常跟儿子学习藏语。

  “我爸记性不好,教他一句藏语,他就随时随地念,反复念。有时候觉得他挺可爱,有时候又觉得都快退休了,还这么认真,看着怪心疼的。”李城说着红了眼眶。

  “会一点简单的藏语,工作的时候要方便得多,可惜我学得太晚、太慢了。”话语间,李海云的脸上透着些许遗憾。

  李海云时常会看到儿子遇到特殊情况时手忙脚乱,他便会在自己的列车时刻表上耐心地标注,给李城传授换乘的工作经。

  李海云说:“我在这张表上做了很多笔记,每一个标注都有用处,想在退休前教给儿子,免得他以后出错。”

  “小时候不太理解为什么父亲会这么忙,顾不上家。现在明白了,看起来很平常的背后,有着很多艰辛付出。”在李城眼里,父亲随时随地练习藏语和满是标注的列车时刻表,都是他今后工作努力的“航标”。

  看着父亲对工作的认真与坚守,李城明白父亲的期望,他经常会在晚上11点全天的接发列车工作结束后,跟着父亲去练习业务技能。

  “有次练习紧急情况下刹停扶梯,我爸就带我练到了凌晨两点。”李城说,在工作中父亲会收起在家时的温和,严肃对待每一个细节,不容一点差错。

  每一天,迎来送往一趟趟列车后,李海云都会为儿子整理衣装,拍拍他的肩膀,并肩走向站台的另一头。(完)

【编辑:李玉素】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