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智慧管网让“翻井盖”成为历史

2019年02月15日 05:52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智慧管网让“翻井盖”成为历史

  上图:203所科研人员对管线“扫描仪”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宿 东摄

  数九寒冬,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时不时停下来“翻井盖”的燃气管道巡线工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北京2万多公里的地下燃气管道,为寒冬腊月里的每户人家“输送”着温暖。

  巡线工人,就是这份温暖的“守护者”。对他们而言,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扫描仪”,轻而易举地“穿透”地表、观察管线情况,提高巡线效率。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但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科研人员却将这个奇想变成现实。

  “以前,我们巡线只能打开井盖,看一看查一查。现在有了智慧管网设备,不用打开井盖,站在地面,拿着‘扫描仪’,就能‘扫描’出地下管线是否移位、变形。”正在巡线的张师傅开心地说。

  管线埋藏地下,大多数工人很难记清管线走向,就连从业多年的老师傅也要回忆很久。随着城市建设加速,“第三方破坏”成了事故的“主要源头”。怎样才能准确找到管线?这个问题一度让巡线工人头疼不已。

  曾经靠人脑,现在靠电脑。针对这一情况,203所科研人员研制了一款井盖智能报警设备和管线“扫描仪”。巡线工人手持仪器,很容易观察管线状况,维修效率大大提高。

  科研人员并不满足于此。“能不能打破传统工作模式,从智慧管网设备入手,形成三维一体的平台?”带着这个想法,科研人员展开攻关。最终,他们成功打造出三维一体的智慧管网平台,用于监控管线的状态。管道是否移位、有没有沉降一目了然。

  “以前,巡线工人巡线是平均用力,一个人10公里。现在我们通过网格化管理,将各区域分为高危区、普通区、相对安全区,按照等级进行梳理,极大提升了巡线效率。一旦哪儿发生管道事故,我们能第一时间定位,尽量把事故影响减少到最小范围,避免次生灾害。” 203所一位项目负责人说。

  据了解,许多“高大上”的航天技术正在被用来造福民生。智慧管网只是其中一例,航天科工集团还开发了一系列高技术产品,为电网、石油、石化、水务、燃气、热力、铁路、路灯等行业提供关键产品与解决方案。为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谋福祉,航天科工集团充分发掘航天技术的优势维度,把航天技术转化到民生领域,作出了许多新探索。

【编辑:王思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