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过年辞旧迎新 坚信未来可以期待

2019年02月18日 11:0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坚信未来可以期待
  一个人的过年与一个社会的进程

  陈培永:北京大学知名青年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言新语

  开栏语

  生活中的学术,热点中的沉思!“陈言新语”相信文字的力量,追寻理论的魅力,探究思想的堂奥,即日起,诚邀您定期共同见证!

  不在一定的时间点,不会想到一些问题,不会把一些问题想清楚。

  在我们忙着过年的时候,或许我们可能会想到、会思考透中国社会进程中“古”与“今”“中”与“外”的问题。一个人的过年,一个社会的进程,一个是具体而微的问题,一个是宏观而大的问题,看似两不相干、相距甚远,但宏大发端于细微,关于历史进程的某些观念说不定真能在我们的过年中厘清。

  过年是辞旧迎新的过程,“新”相对于“旧”来说,是成长,是进步,是希望。在不太懂事的年龄时,我们领会不了辞旧迎新为何意;在成熟理性之后,我们明白了,但却可能走向对它的否定。一年又一年,我们会发现自己除了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福之外,也没有什么“新”出现,新的一年甚至还不如旧的一年,我越来越成为连我自己都不满意的人,那些我们曾经厌恶的行为做法都发生在了自己身上。我们会留恋年少时年味很浓的时候,会认为那时才是最好的时光,我们开始相信,辞旧迎新的说法其实也是一道心灵鸡汤,我们可以反复吟唱“越来越好”但就是无法让自己真正相信。喧嚣后的夜深人静时,想到自己又长了一岁,一转眼一生已经走过了大半。

  社会历史的进程,如人生的过程一样,无论我们愿不愿意,都必然是时间的游走,这是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的前提。不是我们随意掌控时间,而是时间推着我们往前走,推着我们去辞旧迎新,这是客观的无情,这是悲观的源头。我们要化客观为主观,化悲观于乐观,就应该做我们能做的,就不能自我放弃、自甘堕落,任时间支配、任生活蹉跎。辞旧迎新不应该是自然时间的变更,而应该是属于每个人的可控节点,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飞跃。经过一年或一段时间积累的我们,要实现自我的飞跃,实现“新”我的生成。虽然岁月催人老,虽然走向中年油腻,我们依然是我们自己,但已经是升华的我们自己,这种升华不是身外之物的增多,更多的是人之为人精神层面的升华,是反思、宽容、真诚、善意、智慧、德行、亮堂、明澈等诸如此类之“物”的生成。

  我们的“新”就是社会的“新”,我们的进步就是社会的进步,我们的飞跃就是历史的飞跃。我们会老,只要看到孩子的笑脸;旧人会走,下一代的新人会再出发,人类社会就还是在进步中。综观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辞旧迎新一直在进行,从古到今、从传统到现代,这是我们所在的社会必然要经历的辞旧迎新。做好心理的准备吧!不要因为残缺,因为困境,因为代价,就感叹今不如昔,就想往回走,就去怀念或者说去建构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完美时光或黄金时代。有些已经作古,该走的就让它走吧,没必要总是无谓地伤怀,感叹传统的好东西死去了,总想着让它回来,“让死人抓住活人”。

  “新”要摆脱“旧”,不固守旧的东西才能为“新”做好铺垫。但“新”肯定是要在“旧”的基础上生成,那些认定中国古代就没留下什么好东西,试图与过去完全告别,追求全新的想法注定是空想,其行为注定是激进。“今”不可能摆脱“古”,它本身要从“古”中生长,现代不可能放弃所有传统,它必须要汲取传统的精华、重新激活传统。旧貌换新颜,古色显今香,传统助推现代化,这是必然的结局。我们要相信,好的东西不会弄没了,只要是真好,自然会失而复得,该留下的还是会留下。

  过年是团聚的时刻,只要人与人聚成团,自然少不了比较。陌生人之间的比较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与从小就认识的熟人之间的比较更容易引发心理波动。那些曾经不如自己的人,如今却混得风生水起,难免让自己失落甚至嫉妒,难免让身边的人对自己唠叨“你看人家谁谁谁”;想到自己如今已经超越了那个曾经风光的他们,就有可能会偷偷地对着镜子说声“你好厉害”。我们可能会懂得,比较是幸福的源泉,也是痛苦的根源,关键是跟谁比,跟不如自己的人比,那就是幸福,跟比自己厉害的人比,那就会痛苦。光懂得这一点还不够,必须深谙比较的哲学,那就是更为审慎地看待自己的成长、看待他人的成长,做到不以他喜、不以己悲,不以己喜、不以他悲。

  拿自己与他人的成长比,与拿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比,有着相同的道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是从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开始的,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一直面对着“中”与“外”主要是“西”的问题,一直到今天还是这样。有些人习惯于说某个国家好、这好那好什么都好,他们的眼光一路向“西”;有些人习惯于对西方国家、社会进行批判,习惯于揭露所谓的本质、“好”的表现下的“坏”,见谁说人家好就义愤填膺。两种思维都不是理性的比较,我们早就过了“月亮还是西方的圆”“太阳还是西方的大”的阶段,也早就过了只说自己好、无视自己有问题的阶段,我们认可的是各有各的精彩,都有值得供对方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已经从羡慕嫉妒恨但不得不学习中走了出来,从自惭形秽中抬起了头,已经开始更加客观理性地审视自己的主体性。我们的比较应该同时兼具“时空”的维度,不能只从空间维度拿今天的中国与今天的发达国家比,也要从时间维度在40年前、70年前、100年前的中国之间比,拿当时的中国与当时的西方国家比。看看中国这100年、70年、40年的变化,我们就会惊讶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也自然就会坚信未来的可以期待!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