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民工老温见证十年政策变化

2019年05月07日 10:5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参与互动 

  老温,是无数农民工中的一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就开始在珠三角打工。2010年,记者在广东顺德采访时,偶遇老温,从那时候,他就成为我们的采访对象,一晃十年过去,老温的经历,也可以说是农民工经历的一个缩影。

  老温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镜头中时,正是2010年广东省推行积分落户政策之后,那时城市良好的环境、教育、医疗,以及城乡之间的养老待遇差别,让老温对城市户口充满向往,不过更紧迫的则是孩子上学的问题,他到处去咨询落户政策。

广东顺德开关厂职工 温如明:小孩不能在这里安心读书,恐怕我们也要回家了。

  但是那时的积分落户政策,对学历、住房等有较高的条件限制,因此,落户城市对老温来说只停留在梦想阶段。

  时间到了2012年年底,那时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老温的儿子也在那时快要参加中考,老温举债在广东顺德买了房,落户成为城里人,第一次这么近的摆在他面前。

  温如明的妻子 郭玉英:那个首付的钱都是他弟弟的钱交的,我们家只有两万块,就拿过去交首付了。仅仅那两万块钱就拿过去交首付了。

  但在当时,日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土地制度改革尚未启动,老温担心一旦落户顺德,江西老家的土地就得放弃,一直难以下定决心。犹豫间,他的儿子只能返回江西老家读初中。

  记者不久前见到老温时,他正忙着找工作,原来,老温一年多前毅然决然的辞掉了连续干了25年的工作,开始创业,最终却失败了,重新就业接连碰壁,让他不得不接受他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再受欢迎的事实。

工厂负责人:他也挺勤快的,做这一行。

  记者:他原来也在你们这儿干吗?

  工厂负责人:做过一段时间,但是我们现在来说,订单也不是很多,目前现有的工人也够了。

工厂负责人:目前的话,没有(岗位)。

  农民工 温如明:大厂就说你年龄大了,也不要你。45岁以上就不要了,那就没办法了。

  2019年,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落户已经基本没了限制,并且土地制度改革也已经启动,落户城市并不影响农民在农村的相应权利,在老温所在的广东佛山,政府的工作重点也变成了给外来务工人员放开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吸引他们来城市落户。

  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赖紫宁: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特别是有技术的这些人才,这些新市民我们是非常欢迎。

  佛山市举办一年一度的新市民服务月,帮助像老温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老温打算在活动现场碰碰运气。

  农民工 温如明:有4个单位叫我选,选一家,就选了科达。

  第二天,老温就接到了企业发来的面试通知。

  谈起业务,老温对答如流,工厂的技术负责人准备让老温实操,考验他真正的技术。

  拿起焊枪的老温,恢复了昔日在工作岗位上沉稳的气度,十条美观又实用的焊缝,通过了工厂对他的面试。

  返乡:中高龄农民工返乡增速快

  对于老温来说,国家有一系列再就业政策兜底,老温找个工作并不难,而且户口再也不是隔阂在城市和乡村间的障碍了,不只是佛山,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就释放重大信号,2019年我国将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可就在我们以为老温会在珠三角重新开始他的打工生涯时,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通过面试的第二天一早,老温突然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准备离开珠三角,返回江西。

记者:咋着,这就回去啊?

  农民工 温如明:回去。

  记者:为啥呀?

  农民工 温如明:还是家里不想,老人毕竟事(情)多。

  记者:跟你爱人都商量了是吧?

  农民工 温如明:商量了。

  记者:怎么说的?

  农民工 温如明:她说家里能有好的就在家里做,找到了就在家里做。

  记者:还是要回去。

  老温笑的勉强,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回老家。老温的父母都八十岁了,已经没办法再下地劳作,身边也必须得有人照顾,老温和妻子通了几乎一整夜的电话,思来想去,决定结束漂泊,落叶归根。

  农民工 温如明:离家近照顾父母方便一点嘛。这个钱毕竟是多赚一点,少赚一点。多赚一点多花一点,少赚就少花一点,

  记者:那就是这次回去,就不打算再出来了?

  农民工 温如明:不出来了,就在家里。

  记者:将来你的孩子怎么办呢?

  农民工 温如明:孩子他自己发挥,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

  和老温做出相同选择的还有很多人,从农民工的就业地看,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44.9岁,其中4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35.0%,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33.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中高龄农民工选择了落叶归根。

农民工 温如明:他们在家里是焊,搞焊工的也是有五千来块钱。

  老温说,江西老家这几年引进的产业也不少,工资水平发展也很快,以他的水平,在顺德能挣到七千,在老家找个五千左右的工作并不难,钱是少了,可守在老人身边,图个心安。

  数据表明,中西部农民工收入增长近年来一直呈现较快趋势,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955元,比上年增加278元,增长7.6%,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568元,比上年增加237元,增长7.1%,增速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522元,比上年增加172元,增长5.1%,增速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298元,比上年增加44元,增长1.4%,增速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

  新老农民工观念变化巨大

  现在,老温已经回到江西老家,准备重新就业。希望老温能找个好的工作。不过我们的故事并没有讲完,在我们采访的几天时间里,一个小细节,让我们看到了新老两代农民工观念上巨大的差别。

  老温找工作这段时间,一直借住在他的姐姐家,我们也在这里遇到了老温的外甥。

记者:你以前在哪工作?

  老温的外甥以前做过挺多的,上一份是做物流的。

  老温的外甥生在顺德、长在顺德,说他是江西人,他更愿意接受自己是广东人,可是因为不喜欢读书,他坚持到高中毕业就不再上学了。两年来换了几十份工作。

农民工 温如明:其实我也担心我外甥,找工作这么久,找不到如意的工作。

  记者:就是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肯定不进工厂。

  农民工 温如明:应该是吧,他不喜欢进工厂,如果喜欢进工厂,好找工作。

  老温非常希望外甥能进工厂,学一门手艺,当一名技术工人,就此终老,可外甥根本忍不了工厂里的枯燥和乏味,他更愿意从事一些服务性的行业,这种想法非常具有普遍性。老温去面试的工厂也面临着一些工种后继乏人的问题。

  工厂技术负责人:他也算(年龄)都偏高一点的了,但是这个年龄段的比较多,就是70后的比较多,80后的比较少。

  正是因为年轻人的择业观念,一些相对偏体力劳动、或是相对枯燥乏味的工种越来越乏人问津,工厂的这位技术主管告诉记者,现在职业技术院校甚至已经停开了焊接等专业。

  工厂技术负责人:我们也在探讨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靠人工以后就断代了。

  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其实也代表了一个更为广泛的趋势: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占比十连降,从2009年占39.1%下降到2018年27.9%,第二产业农民工整体占比跌破50%。而与之相对的是,第三产业农民工从2009年占比33.3%上升到2018年的50.5%。

【编辑:姜雨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