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黄河边藏族牧民:住在景区里 吃上景区饭

2019年06月02日 12: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宁6月2日电 题:探访黄河边藏族牧民:住在景区里 吃上景区饭

  作者 鲁丹阳

  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出发,向东南方向驱车行驶不到两个小时,便来到了国定“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

图为5月17日拍摄的德吉村鸟瞰图。 鲁丹阳 摄
图为5月17日拍摄的德吉村鸟瞰图。 鲁丹阳 摄

  不到早上10点,达巴和妻子就开始在自家的小院里忙活,“2017年12月,我们一家人从尖扎县马克唐镇李加村搬到德吉村后,陆续开了农家乐和小卖部,做起了小买卖。”

  记者在德吉村看到,新村内整齐划一地建设了一排排的农牧民新居,在黄河岸边建设有休闲广场、码头、露天沙滩、小吃广场等旅游项目产业。

  2016年8月尖扎县德吉村集中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对浅脑山区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7个乡镇30多个贫困村251户农牧户集中安置,让农牧民从海拔30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的大山深处,通过扶贫搬迁来到这个海拔不足2000米、黄河岸边的移民新村。

  易地搬迁之前,牧民达巴每个月1000余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便是全家人的唯一经济来源,除了要抚养3个未成年的孩子外,还需要给患病的妻子治病。“现在我们全家每个月的收入超过了5000元钱。”

图为拍摄于5月27日的德吉村牧民达巴家,搬迁至德吉村后,达巴一家在家中开了农家乐和小卖部。 鲁丹阳 摄
图为拍摄于5月27日的德吉村牧民达巴家,搬迁至德吉村后,达巴一家在家中开了农家乐和小卖部。 鲁丹阳 摄

  提到生活上的变化,达巴开心得合不拢嘴,新村内水、电、路、通讯、污水处理厂一应俱全,服务中心、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也应有尽有。在屋顶上摆放的30块光伏发电板给他家带来了每年4200元的稳定收入,全村251户村民每年在光伏产业上的收入就有100万元。

  今年46岁的桑杰东治在搬到德吉村之前住在周边的深山里,大半辈子以放牧为生,现在在景区打工,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为了能和游客更畅通地沟通,他还自学了汉语。

  黄南州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白守泰告诉记者,德吉村2018年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15万元,2019年“五一”小长假旅游收入约110万元。

  记者从青海省扶贫开发局获悉,青海省2016年至2019年实施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搬迁安置农牧户52480户、200067人。其中,藏区六州搬迁安置28730户、105177人,分别占该省搬迁安置总规划的54.7%和52.6%。

  “青海藏区六州脱贫攻坚成效最明显,藏区贫困人口从2017年年底的16.3万人减少到2018年年底的5.5万人,减贫10.8万人,减幅达到了66.3%。”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说。(完)

【编辑:翟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