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大发布通识教育白皮书:一流大学应坚持全人教育为先

2019年06月03日 22: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大发布通识教育白皮书:一流大学应坚持全人教育为先
    活动现场。 朱原之 摄

  中新网杭州6月3日电(童笑雨)从最开始的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再到如今的教育改革,中国始终行走在教育探索的路上。教育需要改变,什么才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浙江大学(下称“浙大”)副校长罗建红抛出一个词:全人教育。

  6月3日,浙江大学发布通识教育白皮书,从历史与实践、展望与变革、战略与举措等方面介绍了浙大通识教育的改革历程,披露了该校未来通识教育的发展路径和举措。

  通识教育,顾名思义,即破除专业藩篱,为学生提供共同的素质基础。早在办学伊始,浙大就开展了通识教育改革,经历百廿年的岁月洗礼,如今该校已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的KAQ2.0全人教育共识。

  “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是当年竺可桢校长对浙大的期待,对现今的通识教育改革仍具有指导意义。”罗建红直言,浙大承担着培育高等人才的使命,本科教育最不能忽视。而现今教育制度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了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容易把学生的视野限制在一个狭窄知识领域,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基于此,浙大实施四课堂实质性融通,打造出协同管理、课程教育、实践训练、孵化落地“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在本科生院下设求是学院,进行“一横多纵”的学生管理机制创新。

  在课程体系创新上,浙大还构建了涵盖“通”“专”“跨”的本科课程体系,推进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通识课程涵盖了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等通识必修课程和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等通识选修课。

  陶然是浙大人文学院教授,也是该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表示,通识教育也要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并不表明通识教育要变成科普教育,它要强调学术性、引领性、研究性,注重学生跨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投入最好的师资。”

  “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而非因为老师而设置课程”。浙大本科生院院长张光新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改革将曾经的“因人设课”转变为“因课找人”。

  除了探索,浙大还在白皮书上披露了从教育1.0时代转向学习2.0时代的具体规划。

  据介绍,该校将继续探索在思政课程上实行“专家大报告+教师重点专题讲授+学生研究性学习+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加强紧缺类课程、核心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养成教育并重的全人教育体系。

  “我们将在2019级培养方案中专门增设“跨专业模块”,推出“微辅修”课程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跨专业学习,帮助他们构建多学科交叉复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张光新如是说。(完)

【编辑:郭泽华】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