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被摧毁的城市

2019年06月05日 13:46 来源:今晚报 参与互动 

  被摧毁的城市

  二战初期,德军兵临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城下。守军本已决定放弃抵抗,但当消息传至德方总部时,100架重型轰炸机已经起飞,最后这座美丽的城市遭到毁灭性轰炸,超过5万人死亡。战后,鹿特丹人凭借巨大努力重建了一座规划现代的城市。1951年,著名立体主义雕塑家扎德金访问鹿特丹期间,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感到深深震撼,随后用9年时间创作了纪念性雕塑《被摧毁的城市》。

  由于使用了立体主义形式语言,《被摧毁的城市》具有令人过目难忘的视觉效果。在鹿特丹广场的中央,一个依稀可辨的人形向天空伸出悲愤颤抖的双臂,人体所有的连接处都不是很稳固,充满了不安定感,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身体似乎被破片包围,一个个或方正或狭长的体块组合堆积,留出身体正中一个支离破碎、边缘扭曲的空洞,预示着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在述说战争的惨烈之外,雕塑也用饱满富于张力的体块,果敢阳刚的动作宣扬着人类精神中的顽强不屈。尽管作品最终被命名为《被摧毁的城市》,但更确切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在废墟上崛起的城市”。作品在形式上描述了战争本性的丑陋冷酷,在内涵上则歌颂了人类精神的不朽与崇高。

  就体量而言,《被摧毁的城市》在世界范围内排不到前列。就纪念对象的重要程度而言,轰炸鹿特丹也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等相差甚远。但仅凭《被摧毁的城市》的立体主义身份,就足以使它进入世界最著名纪念碑之列。

  《被摧毁的城市》不仅是鹿特丹人的纪念碑,也是立体主义者的纪念碑,是记录了整整一代立体主义者在雕塑语言和建筑形式结合方面不懈探索的纪念碑。

【编辑:李玉素】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