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来了 垃圾分类不能一蹴而就

2019年07月02日 11: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垃圾分类如何做 大家共同来商量

  上海“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来了!

  7月1日的上海,很不一样。中午,在上海一家英语培训机构,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看到,当众多等待孩子的家长准备把食品包装袋、文具包装纸、外卖餐盒扔进湿垃圾桶时,前台工作人员专门出来提醒:“各位家长,今天是垃圾分类条例执行第一天,乱扔垃圾会被罚款,请大家遵守政府规定。”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都将面临处罚。其中,个人最高会被罚款200元;运输企业“混装混运”行为逾期不改正的,最高会被罚款5万元;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企业未落实分类处理且逾期不改正的,最高会被罚款50万元,情节严重的将被吊销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许可证。

  垃圾分类不能一蹴而就,城管如何执法?

  7月1日早晨7时许,已经出门巡查了半个多小时的张宁开出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第一张有关垃圾分类处置的责令整改通知书。位于上海浦东小陆家嘴地区的一家全家便利店,仅放置了干垃圾和湿垃圾两种类型的垃圾桶,执法队员张宁以“管理责任人未按要求设置收集容器设施”为由,要求便利店在7月5日12时前“限期改正”。

  “你们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蛮不讲理、拒绝分类的市民,可以向城管反映,我们会过来现场执法。”在浦东峨海小区的大型垃圾收集站旁,上海浦东城管局局长张立新对社区干部说,“遇到市民态度恶劣、影响很坏的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赶到,开出处罚单。”

  张立新介绍,浦东城管已经建立了1337个城管社区工作室,对每村每居实现了全覆盖。这些工作室就像是城管的“触角”,可以及时向城管执法部门反映各个社区垃圾分类的执行情况,以克服城管执法“取证困难”这一难点,“对个人出现的干、湿混投的行为,我们惩教结合,用柔性执法方式逐步帮助市民适应新政”。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彭燕玲介绍,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将积极贯彻“督促教育整改为先”的原则:如果违法当事人能够按要求改正的,就不再进入处罚程序;如果经教育仍然不改正或者是屡教屡犯的,城管执法部门将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实施处罚。

  她还介绍,考虑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执法局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先单位后个人,先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大型商场、居住小区,后一般单位的顺序开展执法检查。

  “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督促教育,推动有关单位和个人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并以严格的执法成效来保证垃圾分类的实效。”彭燕玲说。

  除分类投放之外,源头减量也十分重要。《条例》规定,从7月1日起外卖商家、便利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上海市司法局巡视员刘平坦言,这项工作只是第一步,且实际推行过程中会存在难度,“目前快递量太大,减少包装物的现状比较严峻。下一步,相关部门还会制定更具体的措施”。

  一小区一方案,垃圾分类需要精细化管理

  垃圾分类的“重镇”是居民小区,这里也被认为是最难实施分类管理的“硬骨头”——不可能天天有人在这里看守管理,居民乱扔垃圾的状况几乎很难控制。

  峨海小区是一个有678户居民的老旧小区,地处浦东核心区域,租户以陆家嘴软件园白领为主,住户为浦东的老市民。为了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小区采用了一系列“特色”手法。

  记者在小区垃圾箱旁看到,这里摆放了4个巨大“环保酵素桶”,设置了一个干净简易的洗手池。居民林涛走过垃圾桶旁,将湿垃圾从塑料袋中倒入湿垃圾桶,再把塑料袋和另一袋干垃圾一起扔进干垃圾桶。扔完垃圾,他在洗手池洗了洗手。

  赵红文是峨海小区的一名志愿者。她负责在每天的两个时间段里,站在定时投放垃圾箱旁,帮助居民把果皮蔬菜等翻出来,倒入旁边的“环保酵素桶”。这个桶里是由水、红糖、花露水按照一定比例调配的环保酵素,它可以在小区内部就把部分可以利用的湿垃圾转换成“肥料”。

  这些“肥料”会被送往小区内的“一米阳光”蔬菜园,用来给蔬菜施肥。蔬菜收获后,又会被送往小区孤寡老人家,由此形成了一个从垃圾到肥料、再到食物的“闭环”。

  “最开始很多居民不配合,扔垃圾实在太脏手了。”赵红文告诉记者,从6月开始,小区志愿者就上岗了。可以自己分类的居民,到24小时垃圾投放点自行分类投放;不愿意自行分类的,可以在定时开放的垃圾桶内投放垃圾。“他出来扔垃圾,我们志愿者就在旁边帮他翻、帮他归类,看到我们不怕脏不怕累,居民也会不好意思。下次自己分好了过来。”赵红文说。

  蓝东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孙红菱告诉记者,蓝东居民区内的很多小区都为垃圾分类这件事儿开了好几次居民意见征询会,“征询会开下来,居民反映最多的就是不能定时投放垃圾,大家都要上班,强制定时定点,只会导致居民乱扔垃圾”。

  峨海小区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上的“进化”过程,是上海各居委、村委“大家共同来商量”的缩影。近来,上海市民已经为自家小区的垃圾管理工作贡献了不少智慧。

  上海市民热线12345办公室副主任管苏清说,最近收到不少关于垃圾分类的市民投诉和建议。“政府该送垃圾桶却没收到的、小区里没进行垃圾桶四分类的,都会有居民打电话来投诉;关于垃圾定时定点投放问题,不少居民建议应该设24小时投放点。”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介绍,就《条例》明确规定的“逐步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一则,虽然从去年长宁、崇明等区的实践来看,它对于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增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感受度,但在具体实践上肯定不能“一刀切”。

  “每个小区可以不一样,夏天和冬天也可以不一样。比如说最近大家可能晚上吃完饭以后要吃西瓜,但是垃圾投放到七点半就结束了,显然也不合理,究竟小区垃圾投放定到几点钟合理?这是大家协商的过程。”唐家富说。

  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技术手段来助力

  在上海东方医院,问诊咨询台和垃圾桶周边都贴着垃圾分类指示牌,志愿者见到扔垃圾的患者或家属,都会上前看一眼,如果不确定垃圾的类别,他们会打开“e丢丢”App查询。该院副院长谭军介绍,该院员工及近期的住院病人,都会被志愿者“安利”这款软件。说出垃圾名称,软件就能立刻“告诉”你应该把它扔进哪一类垃圾箱。

  谭军说,每个科室就是自己科室里垃圾桶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自己要做到垃圾分类,还要告诉病人不能乱扔。“我们医院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来自其他国家。对我们来说,放置垃圾桶简单,但干湿分离、不混装很难。所以要落实责任制。”

  除了“e丢丢”App,上海市民还可以通过支付宝上的“垃圾分类指南”小程序、微信上的“生活垃圾怎么分”小程序等即时查询正确分类方法、学习垃圾回收知识。

  市民可在支付宝上预约上门收垃圾,废旧报纸、纸箱、塑料瓶等都可以免费上门回收。支付宝垃圾分类回收平台负责人谭薇薇介绍,目前,该平台已支持155个城市,其中生活垃圾回收覆盖11个城市8000多个小区,累计有200多万人在平台下单“卖垃圾”,超七成是80后。“这说明,大家更重视垃圾分类,正把它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支付宝城市服务总经理朱春勇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 见习记者 魏其濛 视频 周冠伶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梁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