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藏区残疾女“身残志坚”开绣坊 助困难群体“灵活就业”

2019年09月28日 09: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藏区残疾女“身残志坚”开绣坊助困难群体“灵活就业”
    甘肃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残疾女杨吉焕“身残志坚”经营了一家绣坊。图为她的绣品《白牦牛》。 崔琳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8日电 (记者 崔琳)因六岁那年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杨吉焕最终落下右下肢终身残疾。面对困难,她不肯低头,如今通过努力在甘肃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投资经营了一家绣坊,出售纯手工绣制品、纯手工藏绣等20余种商品。

  不仅如此,她更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方面倾斜照顾,而后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残疾妇女、单亲特困母亲等一大批就业困难群体“灵活就业”。

  1973年,杨吉焕出生在天祝县境内一小村庄,自打她懂事起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命运不公,但这也磨练了她不服输的个性。当时,杨吉焕全家靠天吃饭,日子过得很拮据。9岁那年,她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日夜辛苦操劳,弟弟妹妹食不果腹,便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中重担。

  之后,她承担了家中所有力所能及的活,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每天都累得躺在炕上动弹不得。第二天,当她看到家人,就咬咬牙继续坚持干活。面对贫困家境,她坚定地告诉自己:“虽然我残疾,不能参与重体力劳动,但也绝对不能等、靠、要,更不能待在家里吃闲饭,要自谋生路。”

图为杨吉焕和她的手工绣坊。 崔琳 摄
图为杨吉焕和她的手工绣坊。 崔琳 摄

  于是,她开始学习裁剪缝纫技术,整日整夜不睡觉地练习,她还用心学习数学运算,制图测算等量体裁衣的技能,凭着一股不屈的精神,于1996年在村里开办了一家裁缝店,一边订做服装材料加工,一边培训村内富余劳力掌握裁剪缝纫技术。但好景不长,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个人小型裁缝店逐渐失去了市场,店铺关门停业,杨吉焕第一次创业就这样终止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天祝县路东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抓兴草发现杨吉焕做的手工布鞋结实而美观,得知她还会刺绣、手工编织等手艺后,便鼓励她借此谋求发展空间。

  2015年,杨吉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支持下,创办了“陇原巧手绣坊”。天祝县民政局、县妇联等单位订制了她的手工布鞋、拖鞋帮其解决销路问题。期间,杨吉焕先后两次赴青海、甘肃陇南参观学习,开拓了眼界,更学会通过电商将手工制品销往外地。

  多年来,杨吉焕把她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绣坊。她告诉中新网记者,有顾客愿意出资6万元购买她的绣品《白牦牛》,这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体会到创业艰辛的杨吉焕,还在全县各乡镇举办培训班30多场次,培训1000多人次,每年吸纳周边建档立卡家庭妇女、残疾妇女,用这种家门口“灵活就业”的方式,帮助200多人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

  “我是一个残疾人,这些年来打拼创业期间,得到了政府方方面面地关怀,也使我认识到残疾群体在人生道路上不能只靠国家的照顾,一定要去奋斗。”杨吉焕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带动全县残疾人一起创业奔小康。(完)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