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兰州新区盐碱地迎水稻历史第一镰 民众盼规模种植助脱贫

2019年10月17日 12: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兰州新区盐碱地迎水稻历史第一镰民众盼规模种植助脱贫
    10月16日,兰州新区火家湾村首批试种的13亩“砂田水稻”历经130余天的生长,金秋迎来开镰。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10月17日电 (记者 魏建军)“从第一秧到第一镰,结束了千百年来秦王川无种植水稻的历史。”兰州新区“砂田水稻”试验田负责人王玲崇说,从种植到现在比正常生长周期推迟了20天,虽然亩产很低,仍处于摸索过程中,但这是兰州新区盐碱地长出的第一茬水稻。

  16日,在兰州新区火家湾村一片曾被农民“抛弃”的农田里,首批在这里试种的13亩“砂田水稻”历经130余天生长,金秋迎来开镰,一些乡亲们也闻风前来一探究竟,个别村民还拿起镰刀,亲自体验了一把“从未有的收割感觉”。

  千百年来,在这块被称作“秦王川”的土地上,当地农民都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靠天吃饭”,种水稻更是“天方夜谭”。王玲崇说,今年6月,他们首次尝试在兰州新区盐碱地种植水稻,希望西北旱地民众也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

  据王玲崇介绍,水稻的正常生长周期是157天,但兰州新区不符合157天的水稻生长条件,最多生长135天。他们前期经过多次考察当地地质、气候等条件,并联合水稻研究所进行研究培育,专门培育出了针对兰州新区生长周期的种子。

  “主要是抗旱、防风,尤其在抗旱上下了苦功夫。”王玲崇说,“砂田水稻”育种工作基本是实验室完成的,而且这个水稻,在育秧的时候,不是直系育秧,而是盘根育秧,水稻插到田里面,它的根系可以旋转生长,会牢牢抓住下面的沙土。

图为工作人员开收割机收割水稻。 魏建军 摄
图为工作人员开收割机收割水稻。 魏建军 摄

  王玲崇告诉记者,兰州新区属于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在水稻生长期无风,对水稻抗倒伏十分有利。他们通过原生态基质进行育秧,羊粪、牛粪、醋糟搭配进行有机肥调配,农作物轮作、间作和生态养殖杀虫等自然农法进行有机种植。

  记者在稻田看到,13亩整齐的水稻黄绿交错,虽然很多秧苗“颗粒未满”,但这也让当地的村民们期待已久。火家湾村村委会主任薛贻国表示,这是一件很新奇的事,自己也参与了插秧,如果真正意义上试验成功,会对当地产生很大改变,剩余劳动力还可就近打工。

  该试验田管理者袁兆全表示,当他插第一秧的时候,就更能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这块稻田的意义在于结束了这片土地无种植水稻的历史。他们计划后期在摸索中扩大规模,真正大面积推广成功后,可助力当地脱贫致富,改善民生。(完)

【编辑:刘湃】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