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府井商业街周边胡同改造 看步行友好街区如何出炉

2019年10月17日 16:0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北官场胡同改造前后对比。 刘海勇 周明杰 摄

  所有不能停放在院内的车辆全部停放到辖区商业大厦内,取消胡同内所有阻车桩,压缩车行道宽度增加人行道宽度……这是王府井商业街附近七条胡同最近一年的改变,通过这些努力,这七条胡同组成了北京市第一个交通安宁步行友好街区。

  胡同变宽了,路面变平了,改造之后的胡同,不仅仅对步行友好,也提高了居民们的居住质量,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带着问题,记者探访了王府井商业街周边胡同改造。

  共享车位

  解决停车刚性需求

  沿着灯市口西街向西,经过王府井世纪大厦过街左拐,就是北官场胡同。

  如今的北官场胡同宽敞整洁,地面上标着行车方向,偶尔有临街院落里伸出来的枝叶,路边已没有任何机动车停放。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路面坑洼不平、机动车乱停的狭窄小巷。这种改变,全来自于交通安宁步行友好街区的建设。

  “大家已经习惯‘吃’胡同停车这个免费蛋糕了,要想让居民们配合改造,就必须另做一个蛋糕提供给大家。”改造胡同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给居民们找到胡同之外的停车位。东华门街道副主任苏玥从去年开始就把找车位放在了头等大事上。

  第一步就是把王府井周边社区中有停车需求的车辆统计上来,“居民一共不到400辆车,其中有近100辆车可以在院落内解决停车问题,还有大约300个车位的缺口。”

  有了准确数字后,东华门街道办事处在东城区交通委和王府井建管办的大力协助下,挨家挨户找辖区商业设施主管“化缘”,请他们考虑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挤出几个全天候、费用优惠的停车位匀给附近居民,“挤不出24小时的停车位,错时停车位也行。我们辖区内商业大厦比较多,还是有点儿潜力可挖。”苏玥很庆幸。

  经过多方协调,最终有9家共建单位伸出了援手,一共拿出了600余个车位。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全天候停车位,每个车位月租金500元,错时停车的车位月租金为300元。为了避免纠纷,东城区交通委还专门请了律师,分别与共建单位签订了共享停车合作协议。更让人踏实的是,大部分共建单位都表示会积极支持王府井地区转型升级工作,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为居民提供共享停车位:“这边的车位如果对外经营,每天的停车费就得上百元,给我们匀出这些来,对商家来说确实就是‘割肉’了,切实解决了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

  能够解决停车问题,胡同很多有车居民也很高兴,尤其是经常需要开车出门的居民,“毕竟胡同里能停的位置也有限,停外面肯定被贴条,大厦里面也停不起啊,现在晚上回来至少不担心了。”

  重切“蛋糕”

  挤出三米阳光花园

  新增一个蛋糕难,更难的还是对现有蛋糕的重新切割——在王府井周边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段,每改一笔,都可能涉及居民、商户的切身利益,每一个改动的背后,都是反复地沟通协商与意见博弈。在整个重建过程中,锡拉胡同内阳光菜市场门口的改造给苏玥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设计方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尹若冰也深有同感。

  “我们的想法是大幅度减少菜市场经营给周边胡同环境秩序带来的影响,这也是附近居民的意愿,但是周边居民还是希望能保留现有菜市场的规模。”站在这个菜市场的门口,苏玥讲述着改造中的“来回拉锯”。最终,市场方面、周边居民、附近居民都做出了让步:菜市场规模基本不变,但商户的车辆禁止在胡同内停放,市场将北门缩进两米八,取齐后修平,供商户停放车辆。

  而尹若冰带领设计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后采用了如今的设计方案:缩窄了胡同内的机动车道,长廊外用透光墙将市场与胡同隔离开,透光墙面向胡同一侧种上了低矮绿篱搭配着多彩乔木,并留出人行道。

  “以往南侧没有人行道,路北侧人行道停满了车,中间道路人车混行,特别杂乱,如今整齐多了。” 尹若冰特意指着如今被植株所簇拥的“三米阳光花园”标志,“这是我们设计团队与居民、商户为纪念这次‘破冰行动’,共同制作的。”

  倾听协调

  解决居民多年积怨

  让苏玥印象最深的,还是煤渣胡同居民态度的转变。这个胡同正好在协和医院北侧,协和医院地下停车场的出入口都设计在这个胡同的深处,停车场的车辆每天都把胡同里堵得水泄不通。刚听到胡同里不允许停车的消息时,煤渣胡同的居民误以为这次改造也是为了给进出协和医院的车辆让路,全都“炸锅”了,找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询问:“凭什么不让我们停车?”

  苏玥和社区工作人员专门成立了工作组,和煤渣胡同的居民们开了三次沟通会,“几乎每次都讨论到晚上11点多。”居民们吐露了积压多年的心声——胡同每天都被堵死、救护车后半夜依然鸣笛进出、医院大楼上的霓虹灯造成夜间光污染……

  “居民们说的都是实情,日复一日,也确实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为此东华门街道办事处专门找到了协和医院院领导进行沟通,协和医院很快给出了正向回复:晚9点后,关闭楼顶霓虹灯,调暗其他光源的亮度;急救车夜间进出尽可能不再鸣笛;地下车库出入口对调,缩减车辆在煤渣胡同的进出路线;给居民提供100个错时停车位。

  这些调整让煤渣胡同的居民们感受到了诚意,居民们和医院之间多年的积怨借此机会得到了缓解。

  如今的煤渣胡同,总长三百米左右的距离里,拆除了护栏,机动车道压缩为5米宽,而两侧步行道加宽到一米以上,加种了32棵绿化树,记者沿着这条步行道走了一个来回,机动车道上虽然时常有车经过,但不再经常堵车;步行道上没有任何断点,行走的时候非常便捷顺畅,不会遇到任何停放的机动车或者电动车的“路障”。

  引导自治

  避免问题卷土重来

  在这几条胡同里走上几个来回,改造后的胡同,或笔直延伸,或蜿蜒曲折,但都清静整洁,给人舒爽的感觉。正因为如此,胡同里偶尔出现的违停机动车格外刺眼,也使道路畅通程度打了折扣。

  “这几条胡同承担了王府井周边道路微循环的功能,时常会有车辆经过,所以不能在路口设置抬杆,而为了道路美观,方便步行,我们又清除了所有路障,外来车辆违停成了近来出现的最大问题。”苏玥告诉记者,这些胡同内新加装了22套非现场执法探头,自9月20日起投入使用,全天候抓拍违停车辆,街道也与共享单车的几家公司和胡同平房区物业公司取得联系,请他们增加清理频率:“多跑几次,尽量保持胡同的秩序。”

  而在尹若冰看来,“拾掇”好的环境,归根结底要靠居民自治,才能有相对良性的循环:“设计是静态的,管理是动态的。包括我们做好的设计、规划,也不一定能一直运行畅通,或许老问题还会卷土重来。而无论靠设计师,还是靠街道管理,实际上成本都很高,也不具备可持续性。”

  所以,尹若冰带领的设计团队尤为注重培育居民参与意识。锡拉胡同15号院中间的一座小花池,原本野草丛生无人打理。设计团队清理了花池、铺设汀步小路、请居民挑选花卉品种……居民的兴趣逐渐被调动起来:“他们选中了好看好养的月季花,看到了改善成果,自己就开始爱护了。”

  在甘雨胡同中段,街区禁停后释放出空闲场地常被非机动车侵占,街道与设计团队组织居民一起制定规则,并将刻有社区宣言的铜条嵌入林下空间,打造“甘雨社区文明公约林”,“努力引导居民参与进来,今后他们主动维护现有环境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苏玥表示:“王府井附近不仅仅有商业,也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底蕴,我们希望逐步提升胡同的环境,不仅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给王府井的游客们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有在历史文化街区里漫步寻幽的深层次旅游体会。”本报记者 周明杰 魏婧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