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传统产业焕新生 浙江平阳“一根塑料丝”牵引新未来

传统产业焕新生 浙江平阳“一根塑料丝”牵引新未来

2019年10月26日 13:1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传统产业焕新生浙江平阳“一根塑料丝”牵引新未来
    平阳如今的塑编公司生产车间一景。图源“平阳态度”

  中新网温州10月26日电(见习记者 周悦磊 通讯员 杨碧)从创业之初的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生产,到股份合作制企业出现,再到现代科技的应用和塑编工业园的投用……40多年来,浙江平阳塑编产业历久弥新,不断转型升级,开始走上集团化、规模化、高新化发展之路,掀起了新一轮发展高潮。

  蝶变41载平阳塑编产业历久弥新

  “平阳县塑编产业自1978年开始发展,历经41年,已较好地完成了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的迭代升级,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平阳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41年来,平阳当地塑编产业生产设备从原始手拉木织机到半自动铁轮机,已发展成四梭、六梭全自动圆织机;产业从简易编织加工发展为复合彩印、电雕制版等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从小规模作坊式、家庭式、联户式的生产管理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形成了较为优势的产业群体。

  平阳县萧江镇先后获得了“中国塑料编织城“中国塑编之都”“中国塑料纺织第一镇”“中国纺织材料包装名镇”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纺织产业第14个集群。

  此外,平阳当地领军骨干企业涌现并逐步壮大,在技术创新、业务转型、市场拓展等领域发挥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晨光集团作为龙头企业,员工近1500人,销售产值超10亿元,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塑包、棉纺等生产线设备,引领着平阳塑编塑包产业的发展。

  塑编产业作为当地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产值规模在平阳县占比分别为近20%和近1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1.5%,是近3年增长最为平稳的主导产业,可以说是当地工业经济稳增长的有效支撑力量。

  “塑编之镇”蓬勃发展系列产品走俏国外

  “平阳县塑编产业主要聚集在萧江、鳌江、昆阳等地,其中萧江镇占90%以上。”萧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一直在为塑编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平阳县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2018年,该镇从事塑包企业300多家,塑包经销点遍布全国县级以上的县(市、区)2126个,覆盖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75.8%,在外萧江人从事塑包相关产业企业达1000多家。

  截至2018年底,萧江镇塑编塑包规上企业76家。从全社会参与、产业普及、厂店数量等方面,均已形成了区域经济的大产业大集群格局。

  萧江镇塑包产业实现总产值近百亿元,在外萧江人实现塑包及产业相关总产值200亿元左右,两项合计超300亿元。萧江镇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平阳县工业比重的16.8%;实现利税29503万元,占平阳县工业比重的15.2%,从业人员25658人,占平阳县24%。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届中国塑包纺织产业峰会暨博览会就在此地举办,实现进入展会参观突破2万人次,洽谈交流5268项,达成合作意向近2000份,成交订单超过1亿元,意向订单2.2亿元,辐射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南非、巴西、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等10个国家与地区。

  科技兴业擘画塑编产业宏伟蓝图

  “当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可以完全替代塑料制品的产品,因而市场对于塑料包装产品的需求仍有较大的空间。此外,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相信未来塑编行业会越来越好。”平阳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市场需求外,当地还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对塑编产业进行改革创新,用更好的产品来拓展市场。

  平阳县通过不断增强塑编塑包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形成了以科研机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的创新体系。

  当地10家产业链核心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017年和2018年共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2018年,当地有3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2017年和2018年共有20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18年申请专利196件,授权专利101件。

  同时,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当地设立了3个中小微企业培育孵化基地,为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累计发放贷款近50亿元。

  接下来,平阳县将继续实施产业链深度延伸工程、产业链能级提升工程、产业链科技创新工程、产业链人才倍增工程、产业链金融支撑工程、产业链服务提升工程等,完善产业链薄弱环节,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人才引进,创新多元化融资渠道,建设科技成果交易市场,让塑编行业越走越强。(完)

【编辑:郭梦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