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科研其实“很接地气”

科研其实“很接地气”

2019年11月03日 04:31 来源:新京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广渠门中学高二学生续紫晖:
科研其实“很接地气”

续紫晖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受访者供图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近日在上海闭幕。此次论坛邀请了众多青少年科学英才,与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面对面开展“圆桌讨论”,针对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及科研工作的相关话题进行交流。

  记者从北京市科协了解到,北京有4位高中生通过中国科协的“英才计划”参与其中。10月31日,记者采访了参与论坛的广渠门中学高二学生续紫晖、北京四中高三学生王砚弈。

  10月31日,记者采访了参与论坛的广渠门中学高二学生续紫晖。他认为,听起来很高深的科研工作,其实“很接地气”。

  平日是个“化学迷”

  续紫晖称,当时自己和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等科学家同坐一桌。论坛上,围绕量子计算机未来对不同学科研究应用可能起到的促进作用,来自各领域的科学家们展开了跨学科的讨论。

  “这次论坛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世界前沿的这些科学家都是什么样的人,感知到未来科研的整体趋势和基调。我能感受到他们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工作状态,那种专注的态度是非常可贵的。”续紫晖说。

  现在正上高二的他,平日里是一个“化学迷”。续紫晖回忆,自初中刚刚接触到化学课开始,自己就对此很感兴趣。高一加入“英才计划”后,他走进实验室真正开始化学研究工作,随着了解的深入也愈发热爱这门学科。

  “价值大的研究成果定能应用到生活中”

  今年初,他开启了自己的课题《预合成修饰策略(PSM)合成新型大环化合物》。“在这一课题中,我设计并构想了一个可能存在的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物质,用预合成修饰法去还原、找出这个物质应该怎样被合成出来的路径,并合成它。在进行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文献、自学了相关知识。我构想的这个物质,会对一些含卤素的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就可以把它从别的物质中分离出来。下一步会进一步对这种物质的应用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专业研究。”续紫晖介绍,目前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申报一些全国性的科技类比赛。

  而研究过程是漫长而辛苦的。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龚汉元教授做研究后,为了不影响日常课程学习,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导师团队沟通,每周末至少抽出1天到实验室做实验,到了寒暑假,更要拿出一半的假期投入科研项目。项目完成阶段,他又在导师指导下一遍遍修改论文。续紫晖说,高校导师和他所在中学强大的“后勤”支持,让他非常感动。

  “科研并不是悬浮的、高高在上的东西,价值很大的研究成果一定是能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谈到对于科研的理解,续紫晖认为,“科研工作和其他职业相比并不一定有很大的区别,不同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科研工作听起来很高深,其实是‘很接地气’的。”他希望,未来自己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新京报记者 周依

【编辑:张一凡】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