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甘肃岷县村民上夜校变“文化人” 再掘“土味”赚钱有方

甘肃岷县村民上夜校变“文化人” 再掘“土味”赚钱有方

2019年11月25日 2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甘肃岷县村民上夜校变“文化人”再掘“土味”赚钱有方
    每当夜幕降临,甘肃定西市岷县维新镇扎哈村夜校班便开始上课了,村民们不光学识字,还了解脱贫政策、子女教育、外出务工等知识。 张赛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25日电 (张婧 张赛 李璇)夕阳西下,每当夜幕降临,甘肃定西市岷县维新镇扎哈村新装的路灯次第亮了起来。以前,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为了不错过夜校培训,一些村民甚至顾不上吃口饭,就要去夜校上课。

  在夜校班里,村民们不仅可以识字,还能了解脱贫政策、子女教育、外出务工等知识,拓宽了眼界和思路,精神生活也得到极大满足。

图为岷县维新镇扎哈村精品包装的中药材。 张赛 摄
图为岷县维新镇扎哈村精品包装的中药材。 张赛 摄

  “种啥,咋种,施肥……都给我们教。”该村村民包玉保说,甚至连加工、销售,一个都没落下。除此之外,他们还学习认字,村里好多人“大字不识一个”,出门都很受限制。

  上述夜校班的发起人是这里驻村帮扶队长曹长喜,谈及夜校开办,他感触颇深,“刚来这里时,我们在帮扶修建涵洞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村民不认识卷尺上的刻度数字,不会使用卷尺,这样,他们就出不了门,没办法打工赚钱。”

  从村民们不识字的小细节,曹长喜认识到,“要想从根源上杜绝贫困发生,只有抓教育。”于是,帮扶队逐渐萌生了办夜校的想法,并很快付诸行动。

  “白天下地讲政策,晚上入户谈对策。”村民们上完夜校都回家了,而帮扶队的工作却还没有完成,队员们要趁着村民在家时入户走访、嘘寒问暖。

  除了办夜校,帮扶队员还在村里建教学点。曹长喜表示,“关注教育才能改善民生,以前村子里没有教学点,孩子们需要步行1个多小时到隔壁村上学。”

  对此,帮扶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争取并投资近30万元,修建校舍。今年3月,11名“外出求学”学生回到本村开课,结束了村里14年无教学点的空白。

  扎哈教学点老师韩小会说,学生不光能够就近求学,入冬以来,帮扶队还提供炉子取暖,孩子们在教室里可以温暖过冬了。同时,还为学校提供1台电脑,采用电脑播放PPT形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十分顺利。

  村民何富科称,近年来,村民们不光变成了“文化人”,村容村貌也有很大变化,田间的路修了,水池子有了,同时,村民们自己种植的药材也掌握销售方法了。

  扎哈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这里气候寒冷,适合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前些年,由于山大沟深,村里产的药材运不出去,外面的先进理念走不进来。

  “合作社缺乏运营管理经验,导致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价格和销路一直上不去,为打开销售渠道,我们首先为药材设计了一批新颖的包装,按照市场需求分出产品类型。”曹长喜指着精品包装的药材说,目前,产品主要分成两类,一种是高端养生类型,另一种是实惠经济类型。

  当地一家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包安平表示,原先加工了的药材拉到市场上去卖,价格就是上不去,自称没啥文化的他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现在,做精品包装时要经过精挑细选,不仅提高产品质量,还提高了价格。(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