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鲍新民:“放眼”成就“最美”

鲍新民:“放眼”成就“最美”

2019年12月18日 19:14 来源:新华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鲍新民:“放眼”成就“最美”

  新华社杭州12月18日电 题:鲍新民:“放眼”成就“最美”

  新华社记者 岳德亮

  从1992年开始担任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委会主任,到2011年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休,鲍新民用20年时间带领村两委班子,把一个靠矿山吃饭、灰尘漫天的余村,打造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样板。

  去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鲍新民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代表,被授予全国改革先锋称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给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

  漫步余村,只见村里年轻人或在“农家乐”忙乎,或专注于“创意小楼”里,或领着游客健步在山涧竹林间;老人也不闲着,或佩戴着袖章,或肩挎着竹筐,呵护着全村的文明与美丽,脸上荡漾笑意。

  “这就是今天的余村。”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自豪地说。

  2005年3月之前的余村,环境污染严重。村里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村民整天生活在漫天笼罩的石灰与烟雾中。

  “活着就要有个人样,不仅自身要健康,还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2005年3月,新任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带着新班子全体成员向村民庄严宣布:关闭全村所有矿山企业,彻底停止“靠山吃山”,调整发展模式,还村民绿水青山。

  “不改变就没有出路”

  转变是艰难的。余村当年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关停矿山窑厂后,山开始绿了,水也变清了,但村民的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却降到了最低点。“村民开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当面指着我的鼻子骂骂咧咧。”鲍新民回忆。

  “不改变就没有出路,我们被指着鼻子骂算什么?”鲍新民没有半途而废。

  余村开始大刀阔斧整治村庄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通过政策争取,以标准化为目标,启动了冷水洞水库改造工程,大幅提升全村生产生活用水品质。

  3年过去,2008年,余村成为安吉县第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在验收时列全县第一名。同年,余村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对农房立面、污水管网进行改造。

  过去,为了致富,很多村民在房前屋后办起了小企业,生产竹凉席、竹筷子等,给村里带来污染。鲍新民带领村两委通过规划设计,建起了工业园区,促成7家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入园,对排污进行了严格要求。之后,余村陆续关停了在工业园区之外的企业。

  再启程,为“提升”

  农家乐是村民致富的重要支撑。余村的农家乐起始于2003年,以家庭式为主。到2005年之后,余村第一家专业从事农家乐经营的潘春林开办了春林山庄。

  为了帮助村民发展农家乐,鲍新民亲力亲为组织外出考察、内部培训,提升农家乐周边环境,引领申报评选省级星级农家乐。

  如今,余村农家乐数量已经达到30余家,全部实现升级。

  休闲旅游业发展需要项目支撑,实现美丽嬗变后的余村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创业,荷花山漂流的业主胡加兴是其中之一。当年,他将开办漂流项目的想法告知村两委之后,村两委带着他外出考察学习,为他在余村溪上争取了1.5公里的漂流河道,第一年不收取河道使用管理费用。现在,荷花山漂流项目的净利润已经达到100余万元。

  退休之后的鲍新民被村里的天林合作社聘任为顾问。2016年上岗第一年,他就负责了4公里林道贯通项目,埋头竹林3个月,最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项目任务。

  这两年,鲍新民赶起了“时髦”,研究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品种选择、种植基地选择等方面,他都参与决策。”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说,现在,全村4000余亩竹林已完成套种1000余亩,在竹子价格不景气的当下,余村竹林反而实现了经济增效。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