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特写:云南七旬裁缝为防疫战重组“缝纫机乐队”

特写:云南七旬裁缝为防疫战重组“缝纫机乐队”

2020年02月03日 21:3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特写:云南七旬裁缝为防疫战重组“缝纫机乐队”
    鸣矣河村村民正在工厂参与制作口罩。 保旭 摄

  (抗击新型肺炎)特写:云南七旬裁缝为防疫战重组“缝纫机乐队”

  中新网昆明2月3日电(记者 保旭)年近八旬的褚树东怎么也没想到,再一次操起缝纫机竟然为的是口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口罩”成为了2020年的首个热词,紧接着的就是中国各地出现“口罩荒”。

  也在这个意外的安排下,褚树东在二十年后重拾就业,这一次他不再为人量衣补裤,而是制作刚刚学会缝制的口罩。

  今年79岁的褚树东出生在云南省祥云县。上个世纪60年代,他跟随爱人定居在了安宁市一个叫鸣矣河村的地方。初来乍到,他被分配到生产队主要负责裁缝。褚树东告诉记者,其实那时我也不会,但队里面安排了任务,我就开始自学,学着学着手艺就好起来了。那个时候,我可是村里的大红人,一是因为我用这个手艺换取工分(当时计算劳动报酬的形式),二是谁家衣服被褥有破旧的都会拿来给我修改。

褚树东正在操作缝纫机制作口罩。 康平 摄
褚树东正在操作缝纫机制作口罩。 康平 摄

  改革开放以后,褚树东经营起一家裁缝店,夫妻两人又带了几个徒弟,不仅养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也成为鸣矣河村唯一的裁缝店。

  但“老手艺”还是会过时,随着更为便捷的专业化设备进入裁缝这个行业,三个孩子也逐渐长大外出务工,进入新世纪后,他十分不舍地放弃了与自己相伴半生的裁缝店,唯独把缝纫机搬回家里。褚树东告诉记者,“有感情了,丢不掉,而且还想着可以给家里人缝缝补补,可后面越来越用不上了”。

  今年春节,原本想好好一家团聚,褚树东大儿子在外地因为疫情没能回来,二儿子回来了又因为疫情出不去。

  1月29日,一则“临近的一家生产医用材料企业,因为外地员工不能及时返工,导致部分防疫物资生产受限,号召村民支援”的消息在村委会的广播响起。了解生产些什么物资后,褚树东坐不住了,赶紧报名参加。与褚树东一道前来支援的还有同村的70多名村民,到现在他们竟没一个人知道这次的“临工”会不会有报酬。

  一开始,企业技术人员主要是教他们使用厂里面专业的生产设备,但要熟悉操作还需要一段时间。于是,村民自发从家里搬来老式的“缝纫机”,“这样,我们更熟练更快一点。”

  最早只是5架,村委会又做了动员和想了其他办法,终于凑够了27台。

  褚树东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每天用这些“老机器”工作8小时,再加上厂里的两名员工,我们每天能生产口罩3000余只,都提供给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一调配。“虽然数量不多,但有多少力,我们就发多少光”。(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