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驰援武汉,是送给爸爸最好的生日礼物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驰援武汉,是送给爸爸最好的生日礼物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2020年02月11日 15:39 来源:科技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我们必须支持她为国家做贡献”

  作者: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普通外科霍天依

  2020年2月9日,武汉,天气晴

  现在是晚上9点,温度是4℃。早上8点出发,上午9到下午3点的班,下午4点半离开病区,5点半左右回到驻地,洗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澡,把洗澡前消毒泡好的衣服洗完,7:20吃了今天的第二顿饭,收拾好下一次的战斗装备,也收拾好心情。

  一天没有带手机,回来微信消息提醒已经是“99+”,和组织、家人、爱人、朋友、亲人报个平安,开始了这一天的日记,我想这大概是每个抗战队员的日常吧。

  因为今天工作接触了病人,所以自觉在房间内做自我隔离,从酒店向外看,武汉很美,就像18年前我们代表三院来武汉参加针刺伤全国大赛一样,还是让人觉得这是个充满生命力的城市。现在它病了,需要我们的救护来恢复活力,而我们正是一剂来自北京的“活力苏”。

  从疫情初始到过年发现疫情扩散很快,我就和从事中医行业的男友说,照这样,我们可能会去一线,如果我去的话,“那家里放心交给我”。他没有任何迟疑地接过这一句,他从来都支持我的任何决定,是我稳定的后方。不由得让我想起,当时总有人要给我介绍医生,我还常开玩笑拒绝说:“都在临床忙得没个头儿,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

  万万没想到,最终还是落在了一个中医手里,也没想到还没落稳就解开了谜底:我来保卫祖国,他来保卫家。

  真正收到援鄂的消息,第一反应是怎么从我妈手里骗回身份证,因为预计2月2日的婚期被疫情影响改为了2月8日,身份证被我妈以结婚登记为缘由(实际怕我偷偷不告诉她跑来武汉)进行了强制性的扣押。结果出发的日期订在7号,实在是“好事多磨”。好吧,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结果一通电话打回家,我妈出奇地平静,说:这就和你爸把身份证从家送来。

  那天,北京下了很大的雪,老两口从顺义开车近一小时到医院给我送身份证。护士长说:“优秀的家属都集中在你家了。”我笑着点点头,爸爸说:“我们必须支持她为国家做贡献。”

  我不敢看他,因为我知道,2月7号,正月十四,是爸爸的生日。这些年,因为工作,错过了父母很多个生日。今年老霍同志54岁,每年我都会给他起不同的昵称,今年我称他“五四青年”。而他从来都只叫我“宝贝大闺女”,从不错过我人生重要的日子,因为过度溺爱,我被家人和同事嘲笑,我亏欠他太多太多。

  临行前,我给爸爸发了祝他生日快乐的微信。起飞前,收到爸爸的回复:“为国为民驰援武汉,是送给老爸最好的生日礼物。”

  一定是因为眼睛太小存不住眼泪,才会让它们偷偷跑出来吧。

  爸,等保护好国家和人民,我也会用尽所有力气保护好你和妈妈的!

到武汉后,看到机场里“武汉欢迎您”的标语,才真的感觉:武汉,我们来了!

  大家其实很疲劳了,但是下了车到达宾馆,看见乔杰院长和队员们列队欢迎我们,又温暖又心疼。第一批的队员已经抗战两周了,我的小组长张佳男是和我一样,2014年入职,是我轮转ICU时认识多年的朋友,看见我的第一句话是:“天依,你们终于来了!”

  她一直是个精致的女孩,在我的印象里,每天的生活是瑜伽插花,和眼前这个蓬头垢面黑眼圈惊人的女孩判若两人,我一下子红了眼眶:。我的朋友,你辛苦了,我们来了,你们可以松口气了。

  放下行李就开始了当日的培训。时间紧急,刻不容缓。

  从疫情状况到工作细节,医疗,护理,感控,方方面面的培训接踵而来,穿脱隔离衣更是人人必须考核通过,乔杰院长更是不断跟我们强调,这一次全国联合作战抗击疫情,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军令如山,二是同舟共济。

  武汉同仁已经非常不易,而患者更是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我们现在就是武汉人民中的一员,我们必须保卫武汉的同胞,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打赢这场战役。

武汉同济医院合影

  今天,终于能加入一线战斗。我们小组每个队友都很紧张,又跃跃欲试。在老队员和王老师的监督下,我们按照标准做好防护。考虑我是院里第二批接受过培训的队员,有更多经验和心理准备,我主动申请参与战斗,并主动申请护理危重病人。

  我和李思齐搭档协作,既能互相帮助又能互相警示。为避免出现憋气不适,我俩与上一组交接完病人后,先明确每个病人的护理要点和主要诉求。每次接触病人都保证有计划进行,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反复进出病房,避免浪费体力,减少感染风险,同时降低物资消耗。

  患者们很配合我们工作。上呼吸机,扎套管针,倒尿,搀扶患者如厕,这些工作原本很普通,但穿着防护服,我们瞬间变成手脚不够灵活的护理新手,也真正体会到武汉医护的艰辛。眼镜加上护目镜起雾让我们看彼此都需要更加仔细,更别提那些精细的护理操作。现在真正到了检验临床工作技能的时刻,从接班到交班4个小时完成工作,我们没有辜负医院多年的培养。

  未来的日子还有许多硬仗要打。但就像葛队长说的:三院人,到哪都不怂。我们一定可以圆满完成任务,和全国人民一起打好这一仗!

  从接到援鄂通知到赴武汉,我经历的这几天……

  作者: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儿科主治医师 刘慧强

  2020年2月6日 北京

  戏剧化的通知

  下午就看到科室微信上说潘维伟要去武汉支援了,立刻给他发了微信:要是家里有事,让你爱人跟我说。

  这哥们当时还对我表示感谢。办公室内常老师问我:“小强你报名了吗?”

  我说:“我也报名了,可能因为现在正在管病房,没有让我去。”

  心里想,今天下班早点回去,好好陪陪娃,说不定哪天我就被派去了。

  就在从办公室走到更衣间这会儿,我接到医务处庄昱的电话:“强哥,院里决定派你去武汉。”

  “你别闹了,我们科是潘维伟去,我准备回家陪娃去呢。”我说。

  “潘维伟去,你也去。”

  “真的假的?”

  “真的,我也一起去,一会儿开动员会。”

刘慧强(右)

  这也太突然了!我还在管病房呢,那么多患儿,情况我最了解。得赶紧和别人交接呀!

  立刻给主任打电话,当时没接。后来才知道是院里直接通知,她也是刚刚知道消息。

  我说:“我主要是想和您商量一下病房的接管问题。”

  领导说:“病房我们会安排好,你和小潘要相互照顾,注意防护,平安回来。”

  开完动员会马上回家,告诉媳妇要去武汉,今晚先去机场附近住,明天一早走。

  我没开玩笑,我要去武汉了。

  和家人简单告别一下,回医院集合出发。科室群里有的老师说:“欢迎两位英雄凯旋,还是别叫‘英雄’了,好像我两个回不来似的。”

  群里好多好多朋友都发来慰问,真的非常感谢,不用担心,我相信我的医学素养,自己能保护自己。一位大哥更是直接给我发来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到位的提醒。

  我会加强防护,不给自己添麻烦,不给队伍添麻烦,不给家庭添麻烦,不给国家添麻烦。

第三批医疗救援队动员大会

  2020年2月7日 武汉

  第一次到武汉

  和老潘出行,也算有个伴,哥俩都是第一次到武汉。

  在机场,仰老师带来一位北京日报记者问我有啥想法,当时想:好多人报名,能被选上,是院里对我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认可。

  现在觉得能来武汉,也算自己对得起这份多年一直想放弃而又坚持下去的职业,也是使命,让我能有机会在全国上下一心的时候有机会冲在最前线。

  同行的同事很多都比我年轻,也有很多是我曾经认为的90后,真的不一样,关键的时候没有退缩,好样的。好像有人说过,我们是穿上白衣,学着前辈的样子,深以为然。合影照片是让机场的服务人员帮忙的,说谢谢的时候,照相的大哥说我应该谢谢你们,说不出的感觉,整个机场就我们这只队伍,空荡荡,武汉加油!!!我们来了,一起加油。

  乔杰院长亲自到酒店门口来接我们,上一次近距离接触还是我当研究生班主任学生毕业晚会的时候,她匆忙赶过来和我们见了一面。看到她,心里踏实了很多。动员会上,乔杰院长为我们讲了目前的形势。考虑到当下的病情、国情,我们的救援刻不容缓!一旦新病房可以使用,立即进驻开始工作。

  因为疫情,酒店不能开中央空调,有点冷。媳妇说,可以用吹风机吹几下,暖暖被窝。试了一下,效果不错。儿子学校知道我来武汉,让儿子录了一段话。我看了一下,比我说的好多了。

2020年2月8日 武汉 晴

  元宵节

  今天主要任务是,看一下新病房,熟悉进病房的路线以及医生工作站的使用。看了一下自己即将工作的地点,对工作量有个预判。

  下午的主要任务是是勤学苦练穿脱防护服,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自己连累大家,连累整个队伍。

  去医院的路上,我和老潘聊了会儿。到了新环境,面临新疾病,我们两个人的心情差不多,都有点不安、担心,也怕干不好。

  但是,两个“中年油腻男”不能让年轻人看轻啊。焦虑的时候应该更关注细节,想想怎么穿脱隔离衣,找点事干别瞎想,像我写写日记。沈宁副院长亲自领我们去病房,介绍诊治经验,副院长也在问病史,前线真的缺人啊。

  小组动员会。我们组近20人,都带着口罩,还是没认出多少人,一个战壕出来的将来不会不认识吧。明天9点接班,7:45集合,明早吃个什么量不好掌握,要连续工作6小时,吃多了怕上厕所,吃少了怕饿。纠结……

  在我们动员的时候第1组已经进驻新病房,祝她们开荒顺利。

  为了大家能更好地防护,乔杰院长亲自动手给队员理发,还是很羡慕这位小伙子,可惜我的头发不长。

  去领鞋晚了,领到一双比较大的,自己动手改造了一下。试了一下,舒适,容易穿脱。一下子来这知多人,能有一双鞋就不错了。

  酒店很温馨,准备了元宵、电热毯,今晚不用吹风机了。睡了,作为住院医明天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病房上班。

乔杰院长(右一)给队员理发

我挑的鞋子

  2020年2月9日 武汉 晴

  开工了

  怀着紧张、担心的心情初次进驻病房,按50张床,还缺33张空床,准备打一场硬仗。我和杨航、王奔、王军红(老队员)一组在外面开医嘱,写病历;赵志伶姐姐、李秋钰,刘作静穿隔离服进病房看病人,分组进可以减少防护装备的消耗,有个ICU的姐姐在心里很踏实。

  沟通靠小黑(隔离病房)、小蓝(清洁区)、两部手机(昨天申请了2个微信号,作为最后2位兄弟加入微信群)联系,传递资料。

  熟悉系统,开药,写病历,最初没少给护士们添麻烦,不过很快熟悉了,希望下一次值班时在清洁区干的又快又好。

  终于到我们进隔离病房了。穿防护装备时是一位护士妹妹帮我穿的,虽然没有认出来谁是谁,真的很感动。我觉得护目镜带的不舒服,王丽老师亲自帮我调整护目镜,并叮嘱我脱的时候要注意顺序。按练习的顺序,在王军红的带领下依次推开1、2、3、4、5道门后进入隔离病房。

  先见到了佳楠组长,军红姐看重点病人,我去接新病人。这是一个典型新冠肺炎病人,家里的公公、婆婆、老公都已经确诊,在治疗。2个孩子在朋友家看着,心里不是滋味没敢和她继续谈家里的事。

  还有一个无创呼吸机氧浓度100%经皮氧饱和度还维持不好的,病房内还有同济的护士在帮忙干活。

  经历实战后,心里有了点底,自己可以做好这份工作。上面有葛老(葛庆岗)、袁妈妈(袁晓宁)、王妈妈(王丽)、沈老师(沈宁)、老大(乔院)在,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及心底的依靠,真心希望你们也注意休息,你们要是倒了,我们的靠山就没了。

  紧张感一消除,今天竟然有了困意,希望今天能睡得好。

  来源:科技日报 (以上内容由实习记者 代小佩 约稿整理 图片由北医三院提供)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