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缘何?这个战“疫”病房里,医生“脑洞”这么大

缘何?这个战“疫”病房里,医生“脑洞”这么大

2020年03月24日 11:24 来源:中国军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国军网武汉3月23日电(陈晓霞记者马嘉隆)“这个‘药品识别带’,相当于科室常用药的‘药典’,每个医生护士都能参照它快速找到对应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功能,非常方便。”记者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二科病房看到,医生刘刚正拿着一串用透明胶带制作而成的“药品识别带”,向患者宣讲其所服药品的相关知识。

  这个创意来自感染二科男护士陶俊。该科室收治的患者中,大部分是老年人,几乎都伴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基础疾病,平时需要服用的药物多达40余种,医护人员短时间很难将它们一一记住。“特别是把药从药盒里拿出来以后,就更难分辨了。”细心的陶俊发现这一现象,冥思苦想,“怎样才能让大家不用翻找药盒和说明书就能快速明确药品信息呢?”

  从手绘到贴图,陶俊想了很多办法,和同事郭楠讨论后,他们最终决定采用最直观的方式:上下两层透明的胶布,将药丸和标注了药品信息的小纸条一起“粘”在中间,形成透明的药品“标本库”,医护人员和患者需要查询相应药品信息时,简单对比就一目了然。“采用透明胶带还方便用酒精擦拭消毒表面。”陶俊说,“目前药品数量已有42种,我们还会根据情况实时增加。”

  适应“战时”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地取材解决问题。在感染二科,像陶俊这样的“发明家”还有不少。

  提取鼻咽拭子是医护人员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必要的操作,也是最危险的操作之一。感染二科主任徐智发现,采用既往的方法,在提取鼻咽拭子过程中,处于坐姿的患者常常会不由自主打喷嚏,直接喷到医护人员的面屏上。怎样才能既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又增加医护人员操作时的安全感?徐智冥思苦想。

  有医护人员建议用纸箱挖个孔罩在患者面部,徐智即刻否定了此做法。徐智说:“既要保护医护人员,更要尊重患者,这样的操作缺乏人文关怀。”但这个提议给了他启示,他将医护人员使用的透明面屏进行改造,经过多次试验,在面屏中央适当的位置挖了一个孔。医护人员提取鼻咽拭子时,请患者平躺在床上,为他们戴好特制的面屏,调整到最佳位置后,轻轻将棉签放入患者鼻腔,慢慢旋转取出。“我们可以通过透明的面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患者若有不适,我们就调整操作的力度和速度,力保操作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徐智说。“感觉像是给鼻腔做了一次按摩。”感染二科患者张先生在护士提取完鼻咽拭子后笑呵呵地说。

  他的这个“发明”不仅得到同病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还被其他科室乃至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广为采用。“有了它,我们操作起来更安心,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操作手法上,极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二病区护士窦恒说。

  “为了及时固定鼻咽拭子的试管,护士曾小琴还用4个易拉罐改装成了‘试管固定器’。”徐智说。

  护士黄进源用牛奶箱子和药箱改装的“输液盒”,使得液体摆放更加有序规范;护士沈如飞用铁丝制作的信息化医护系统显示器固定架,有效解决了设备固定问题,实用又美观;护士杜欣用晾衣杆和纸板制作的温馨引导牌十分醒目,让患者一眼就能看到……

  为了给患者们创造出更为科学、规范、舒适、温馨的诊疗环境,这群战“疫”病房里的“发明家”不断“脑洞大开”。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