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上海驰援武汉“白衣战士”凯旋 “抗疫历程五颜六色”

上海驰援武汉“白衣战士”凯旋 “抗疫历程五颜六色”

2020年03月31日 19:0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上海驰援武汉“白衣战士”凯旋“抗疫历程五颜六色”
    “白衣战士”乘坐大巴赶赴机场,返回上海。华山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3月31日电 题:上海驰援武汉“白衣战士”凯旋 “抗疫历程五颜六色”

  记者陈静

  700多名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白衣战士”31日乘坐“凯旋号”航班陆续抵达上海。他们中包括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整建制出征的华山医院、瑞金医院医疗队员;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等。绵绵阴雨无法遮挡迎接英雄们的绚烂心情。

支援武汉的医护即将返回,满心欢喜。华山医院供图
支援武汉的医护即将返回,满心欢喜。华山医院供图

  除夕夜,由52家医院135名队员组成的上海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此后,多批上海医护陆续奔赴武汉,“白袍为甲,披挂上阵”。他们用专业知识和“死神”争夺生命。回望从除夕匆匆离家至今,上海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教授徐斌感慨万千:自己会因为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而由衷高兴、自豪,也会因虽经全力救治病人却告不治而沮丧。他感动于武汉人民的艰辛付出和志愿者等的无私奉献;无法忘却告知患者家属噩耗时的心痛。“曾有人让我用颜色来概括抗疫历程,我选择五颜六色。”据悉,在全国330多支援鄂医疗队中,华山医院派遣人数名列前茅。

抗疫医护乘坐“凯旋号”航班抵达上海。瑞金医院供图
抗疫医护乘坐“凯旋号”航班抵达上海。瑞金医院供图

  华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医技组组长、华山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杨敏婕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和同济大学光谷院区ICU抗疫。杨敏婕说,看到武汉从刚开始空荡荡,到慢慢恢复生机;看到救治卓有成效,我们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医护们乘坐“凯旋号”航班归来。瑞金医院供图
医护们乘坐“凯旋号”航班归来。瑞金医院供图

  华山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徐思远奋战在武汉同济大学光谷院区ICU。徐思远说:“难忘50多天的点点滴滴,现在看到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新冠病毒侵袭的不仅是肺部,重症病人大多存在肺部、肾脏、心脏、消化道等多器官损害,如果病人本身就有基础疾病或者高龄,救治难度就会变得非常大。整建制医疗团队发挥了与众不同的作用。瑞金医院方面告诉记者,多学科专家对病人进行整合治疗,同家医院医护彼此熟悉,磨合时间明显减少,利于迅速开展救治。30日下午,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E3-4F病区贴上了“新冠,再也不见”的封条。

医护们抵达酒店。仁济医院供图
医护们抵达酒店。仁济医院供图

  武汉金银潭医院专家组组长、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感叹道:“从第一天接手金银潭医院北三重症病房开始,看到年轻的生命撒手人寰,感觉生死之间距离并不遥远。”他说:“当第一次气管插管患者的飞沫喷溅到自己的面屏时,感觉死神离自己这么近,但我并没有停止操作。面对需要帮助的重症病人,医生早把自己的一切抛到脑后”。

  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来自岳阳医院的潘慧璘说,临危受命,只为这身白衣执甲。她表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武汉需要我,我就来到这里。在与死神赛跑、与病毒对抗的战场上,医疗队没有半点退缩,这大大鼓舞了我。”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曾对学生说,武汉生病了,作为共饮一江水的上海人,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可以出发。她坚持每日书写真实的抗疫生活点滴,抚慰人们焦虑心情。奋战武汉金银潭医院的许诗琨,来自东方医院。他说:“如果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来武汉支援。

岳阳医院心内科护士长潘慧璘随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除夕夜出征武汉,心内科主任樊民为她送行。2月15日,樊民随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雷神山。阔别60多天,两人在机场相遇,忍不住拥抱。 陈静 摄
岳阳医院心内科护士长潘慧璘随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除夕夜出征武汉,心内科主任樊民为她送行。2月15日,樊民随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雷神山。阔别60多天,两人在机场相遇,忍不住拥抱。 陈静 摄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中医医护交出了满意答卷。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医疗团队在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带领下,在参考国家、上海市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急性虚证”和“截断扭转”治疗思想,构建了治疗轻症、普通型、危重症、恢复期全程补虚、截断逆转等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疗新冠肺炎诊疗体系,形成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该病区中医药治疗率100%,其中,纯中医治疗新冠肺炎患者70人,用疗效证明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除了中药汤剂外,岳阳医院中医医护在雷神山医院开展针刺、雀啄灸、穴位敷贴、耳穴埋豆和“岳阳功法”等中医外治疗法,大受欢迎。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七病区主任、上海岳阳医院心内科主任樊民表示:“大家把我们称作‘英雄’,其实,我们只是有幸参与到这场规模宏大的抗疫斗争里!救死扶伤是医者本分,我们不过换了个地方、换了身衣服,干着本职工作而已!与其说我们在感动别人,不如说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英勇的武汉人民感动着。”

  帮助医疗队员免受变成“大花脸”的痛苦,减少因压伤而暴露风险的“面部防压伤保护组件”;取样同时防止病人口腔中飞沫和气溶胶喷出,大大降低飞沫传播风险的“咽拭子取样防护装置”;解决临床医护在病房就餐区就餐时发生病毒等感染高风险的“一次性医用防护鼻罩”……在抗疫一线,上海医护人员不少新发明诞生。金银潭医院联合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蒋进军与后方同仁携手构思并制作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一次性医用防护鼻罩,获得了专利授权。仅三天,诞生于金银潭医院的“上海发明”,就从图纸变成了戴在医护人员脸上的防护用品。

  回到上海以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杨敏婕说,抱抱孩子、看望父母,尽快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回到到原来的工作节奏中去。“希望明年能够再回武汉,来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市,看看漂亮的樱花。”

  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首批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徐筠最想回家见到可爱的两个宝宝,“我要让他们左边脸蛋亲亲,右边脸蛋亲亲。”许诗琨说,现在上海境外输入压力很大,“现在我们回来了,我已经做好准备,随时投入到家乡的抗疫战场中去。”(完)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