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90后”驻村第一书记:在黑土地上与父亲“较量”

“90后”驻村第一书记:在黑土地上与父亲“较量”

2020年04月26日 17:1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90后”驻村第一书记:在黑土地上与父亲“较量”
    王亭砚正在帮村民草拟凭据 舒兰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吉林4月26日电 (石洪宇)村民的不信任、不支持是从年龄上来的。1990年出生的王亭砚正式到村里履职才发现,“放眼望去村里我最小。”他从父亲那听说过农村基层工作不好做,但年轻人踏实肯干也会有“后发优势。”

  父亲王利民是王亭砚的偶像,他内心决定和父亲较量一下:两人都在这个年纪当村书记,起跑线一致,“看谁做的好”。王亭砚目前是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薛家村第一书记,他要带领村子脱贫并巩固扶贫成果。而王利民曾在当地朝阳镇旭阳村任村书记。

  薛家村2016年被评为省级贫困村,以种植水稻、玉米或大豆为主。王亭砚上任的一个月,村民便向村部反应了干旱问题。“当时我们没抱太大希望,咱们书记岁数太小,办不了这事儿。”村民回忆当时的情景。

王亭砚在村民家走访 舒兰市委宣传部供图
王亭砚在村民家走访 舒兰市委宣传部供图

  王亭砚认为这是困难也是机会。他和驻村工作队的两位同事商议,决定回“娘家”舒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求援。他们都是该局的工作人员。

  原工作单位为村里提供了1.4万元的扶贫资金,王亭砚几次与村民磋商,还与使用井水的村民签署了协议:打井钱款由村部负责,后续维护费用由村民承担。

  工期、材料、控制成本都是问题,村民普遍认为“没啥经验的”王亭砚却很快办妥。为村里办了“大事儿”,村民开始认为“这个年轻人靠谱。”

  双方签署“文书凭证”的行为则影响深远。“村民之间的很多事儿都靠口头商定和习俗,将来很容易有纠纷。”王亭砚此后把在原单位的工作机制引入村里:交易要签合同,协商要有证明,欠条要写规范。

  “很多事儿后来有纠纷,我们就拿出当时的凭证,矛盾少了很多。”王亭砚说,他在村里用很多时间帮村民拟定合同,现在村里更相信纸面证据,比如买卖粮食。

  困难总是会出现。2019年吉林地区普遍干旱,水库干涸导致村民水田无法种植,部分地块还涉及贫困户。王亭砚印象深刻,那是周六的值班日,村民来了40多人。“大家把我围在中间,说灌溉水必须解决。”

  王亭砚说,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大场面”。克服了紧张情绪,他将人群分开,让能说清楚诉求的村民发言。从打井的支出、维护以及使用制度,双方协商很久,随后他还留下会议记录。

  最终,王亭砚运用自己了解到的政策,用1.6万元为抗旱打了灌溉井,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我觉得,我父亲年轻时也会这么做。”他说。

  按照王亭砚的说法,舒兰是农业大县,所有政府机构和执法部门的工作都离不开农村和农民。而他对农村的情结,让其大学时学习了生物工程,该专业广泛应用于菌类生产。

  去年,凭借葡萄种植、光伏产业以及机动地收回,薛家村已摘去贫困村的帽子。今年的春耕已经开始,这位“90后”第一书记正计划改善村容村貌,清理河道。

  “我觉得父亲说的对,农村的事情要一步一步来。毕竟我的优势是年轻。”王亭砚说。(完)

【编辑:姜雨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