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512”女孩在浙江12年:被资助到大学 为报恩成教师

“512”女孩在浙江12年:被资助到大学 为报恩成教师

2020年05月12日 2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512”女孩在浙江12年:被资助到大学为报恩成教师
    海亮教育管理集团小学教师张映霜来自“512”地震重灾区四川青川 受访者提供 摄

  中新网杭州5月12日电 题:“512”女孩在浙江的12年:被资助到大学 为报恩成教师

  作者:童笑雨

  “我上辈子一定拯救了银河系。”5月12日,回忆起在浙江学习、生活、工作的12年,海亮教育管理集团小学教师张映霜笑着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张映霜所在的四川青川,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那年,她正上初一。一个多月后,张映霜辗转来到千里之外的浙江,在海亮集团的资助下完成学业。如今,她是一名教师。“我要把这份善意延续下去,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12年前,28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到达上海后合影,然后前往浙江诸暨。 受访者提供 摄
12年前,28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到达上海后合影,然后前往浙江诸暨。 受访者提供

  寝室在晃,房顶开始掉灰尘和瓦片,教学楼塌了一半,有同学被砖砸了好多血……回忆起12年前的14时28分,张映霜仍心有余悸。

  那是个星期一的下午,张映霜的同学们还在午休,只感觉窗户在抖,后来床也在晃。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地震了”,张映霜便和舍友们往门口跑。

张映霜与冯海良一家结对。 受访者提供 摄
张映霜与冯海良一家结对。 受访者提供

  到操场时,她发现天空中积着很多灰尘,什么也看不清。校门口的围墙倒了,同学们都在操场上蹲着。“我和好多同学都哭了,幸好家人都没事。”

  劫后余生的张映霜回了家。离开学校前,她找到老师,问了一句:大概什么时候能返校?老师回复:回家等通知。

  张映霜开始了漫长的等待。“那时候很要强,特别想读书,每天都想。”

  就在张映霜为何时返校而焦虑时,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海亮教育管理集团专门组织了针对失去学校的灾区学生的招生工作。那时,浙江是青川的对口支援省份。

  张映霜还清楚得记得,那是2008年的6月25日。她被班主任告知,海亮教育管理集团来学校招生。她二话不说就报了名。“我不知道浙江离我有多远,也不知道诸暨在哪里。但想到以后还能上学,就想去。”

张映霜(中)和另两名被冯海良资助的小伙伴。 受访者提供 摄
张映霜(中)和另两名被冯海良资助的小伙伴。 受访者提供

  事实上,除了对学习的渴望,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提出,家庭困难且成绩优异的学生,学费全免。

  张映霜因为符合标准,被接收为招生对象。2008年6月28日,她坐了长途火车,从四川来到上海。那是她第一次离家。上车前,她第一次看到爸爸抹眼泪。自己也因为舍不得,一路上眼泪汪汪。

  当时,和她一起的,还有27名学生。他们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到达上海后,他们在车站门前合影,坐上了前往诸暨的校车。自此开始了在浙江的求学生涯。

  当时,张映霜就读于私立诸暨高级中学(现海亮实验中学)。入学后,她发现上信息技术课时,学校有很多台电脑,供学生操作;上课时,老师全说普通话,主课老师基本只带一个班,方便抓学生的成绩。

  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张映霜之前想都没法想。入学没几天,中学里的学生就放假了。她和27名小伙伴一起,留在学校补课。这段时间,她还和另两名小伙伴一起,与冯海良一家结对。

  “平时放假就去他们家,对待我们就像自己孩子一样。”张映霜和冯海良一家十分亲昵。在她回忆中,2013年高考成绩出来时,自己为没考好而难过。虽极力掩饰,但在吃饭时,还是被冯海良一家看了出来。“上楼躲着哭时,阿姨就来安慰我了。说实在选不出学校,复读一年也没事,还是在海亮读。”

张映霜和冯海良一家出游后留下的合影。 受访者提供 摄
张映霜和冯海良一家出游后留下的合影。 受访者提供

  张映霜没有选择复读,但她参考了冯海良的意见,选择了树人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叔叔说,我的性格蛮适合做老师或护士。”

  2017年3月,张映霜在海亮教育管理集团的小学实习,8月份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提及为何会选择回海亮教书时,张映霜笑着说,虽然不能称之为报答,但海亮给了她很多帮助和机会。

  在浙江的12年,张映霜笑称已成为了半个浙江人,家乡和浙江的界线变得模糊,也没以前那么能吃辣了。当初和她一起来的27个小伙伴,大部分都回家了。但未来,她还想留在浙江任教。“从初中到大学的学费,都是叔叔阿姨帮忙付的。我很感谢浙江对我们青川的帮助,我想将这份善意延续下去,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