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贵州毕节中建民族乡3年脱贫 全乡50%以上农户拥有私家车

贵州毕节中建民族乡3年脱贫 全乡50%以上农户拥有私家车

2020年06月18日 02:23 来源:新京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建热词破解从贫困到富裕“链接”密码

  贵州毕节中建民族乡3年脱贫,“走进中建”小程序盘活农旅大产业,全乡50%以上农户拥有私家车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中建苗族彝族乡,最突出的地域标签就是“贫穷”。正因为如此,这个民族乡“有幸”进入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之列。

  而今天,这个曾经的贫困乡让很多人“看不懂”:这里不仅彻底告别了贫困,还成为方圆一两百公里范围内城里人向往的美丽乡村打卡地。2014年,中建乡农民人均收入仅2700多元,到2019年则跃升至11000多元。

  奇迹起始于2017年。仅仅3年,中建乡农民愁脸“秒变”笑脸。是一种怎样的“魔法”,让这个深度贫困乡快速实现了华丽转身?

  走进中建乡,干部和村民口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些词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匝道经济”“产销零缝隙”“四颗钉子”“党建决定作用”“订单大米”“小程序”“乡村跑腿”“后备箱经济”……这些中建乡热词的内涵,诠释了被赞誉为“中建链接法”的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

  “中建链接法”的核心在于党建创新——形成党建引领下的观念、产业、企业、配套措施、管理服务等的有机“链接”机制,从而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市场“链接”,使“软”机制以最快速度、最大效益转化为脱贫致富的“硬”成效。

  热词1

  “匝道经济”

  在公路快速延伸到贫困村寨的当下,尽快打通链接市场的“意识高速路”尤显重要。

  都说要致富先通路。在乡村振兴的历史大背景下,修路早已成为贵州这个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重头戏。四通八达的各种等级的公路,已延伸到了千村万户农家院。然而,并非所有的乡村都能迅速做到“通路即脱贫”。

  2017年3月,白(遵义白蜡坎)黔(黔西)高速公路通车,中建乡摇身一变成为“路边乡”。周边省内城市贵阳、遵义、毕节城区距中建乡分别是102公里、90多公里、110多公里,车程仅1个小时左右,黔西县城到中建乡,车程从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

  从高速公路下匝道后,2分钟即可到达乡政府。交通的改变,使中建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蜕变的拐点机遇。

  初春时节走进村子,记者看到营盘村的村民们正在推进一项大工程:趁着城里人来这里漂流的高峰还没到来的间隙期,他们把几处闲置的村民老房子改造成乡村旅游民宿。

  穿着水靴在田里劳作的54岁村民杨启明感叹不已,作为这个村曾经的老支书,他眼里有“三个不同的营盘村”:前两个营盘村,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温饱成问题,住房破旧;2017年高速路没开通前,日子紧巴巴。第三个营盘村是今天,“不但村里环境好了,产业搞起来了,家家户户还修得亮堂堂的。短短两三年变了大样,像做梦一样”。

  3年前高速公路刚开通时,沉浸在“出门方便了”喜悦中的村民,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乡的党委一班人却早在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就已开始谋划一盘令他们始料不及的“匝道经济”大棋——“高速公路开通并非就自然实现市场通、产业通、人流通,我们必须主动作为,提前谋划,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实现中建乡与外界的市场无缝连通,让十万中建人快速甩掉头上的贫困帽子。”中建乡党委形成共识。

  经过充分调研,中建乡党委瞄准了旅游业。但中建面临的问题是:没有远近闻名的自然奇观,也没值得开发的文化遗产,有的只是传统的农耕、淳朴的乡民和宁静自然的村寨。

  但换一个视角,这些昔日的“劣势”,却是今天城里人艳羡的田园风光,是中建的优势。中建乡党委在高速开通之前,就清晰明确了发展定位:围绕白黔高速“匝道经济圈”打造生态旅游。那时,中建干部就开始走出去推介自己,争分夺秒进行生态旅游招商引资工作。

  2017年,遵义的一家企业被中建的乡村景色和中建人的热忱所打动,拟投资1.7亿元,以电影《大话西游》剧情为蓝本,打造中果河梦幻漂流景区。

  由于抢得“先手”,使得景区在高速公路开通不久就建成开门迎客。2018年第一年开张就吸引了大量的城里人,成为黔西县乃至毕节、遵义和贵阳的一个网红夏季休闲消暑景点。

  与此同时,中建的乡村旅游也紧锣密鼓地迅速向集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特色餐饮、养生养老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度假区深度发展。

  中建乡明确提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核心标准就是脱贫攻坚成果。当充分利用和挖掘“匝道经济”优势,“瞄准城里人需求”这一定位明确后,中建乡党建工作的“链接”机制高效运转起来,党建与各项工作、各个机构的“链接”形成常态:有计划地盘活农民闲置老旧住宅、自留地,结合当地乡村文化、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乡村资源加以改造利用,为游客提供品质高、服务优、生态美的乡村休闲度假民宿……

  “我们有效利用村民的闲置房屋,由投资方出钱改造,引进毕节市旅投集团运营,盈利后投资方、毕节市旅投运营团队、村民、村集体四方按照5:2:2:1比例分成。”中建乡副乡长尹书谏介绍说,去年用这种模式来开发,让初尝甜头的村民赚了钱,今年这个政策还没出来,就有不少村民主动找到乡里要求合作。

  党建工作围绕加快脱贫加速发力,使“匝道经济”背景下的中建乡热度持续升高。由中建乡投资主导的平台公司创新筹划,积极运营,土味十足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到2019年5月,中建乡月亮湾休闲度假村、中果河“大话西游漂流景区”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式挂牌,其中中果河景区今年已升格为4A级景区。

  2018年,中建乡摘掉“一类贫困乡”帽子。至此,中建乡依托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且许多景点距离高速公路出口“五分钟车程圈”的优势,坚持“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农旅融合、振兴乡村”的战略思路越走越宽。

  热词2

  “后备箱经济”

  乡村产业瞄准市场需求,让城里人满载而归,“中建链接法”发挥神奇作用。

  在中建乡的旅游旺季,随处可见一群农民快递员,游客们称之为“乡村跑腿”。

  “乡村跑腿”们送到游客后备箱里的东西五花八门:刚刚从地里采摘的时令蔬菜、树上刚摘下的各种水果、村民厨房取下的农家腊肉、带着余温的土鸡蛋……中广村的吴仕均家曾经是贫困户,两年前他到中果河梦幻漂流景区做保安后,全家有了稳定收入。他告诉记者,去年漂流旺季,停车场和公路上每天至少停有上千辆城里来的小车,走的时候后备箱装的“都是我们的土货、鲜货”。

  在中建乡,目前这样的“乡村跑腿”几乎每个村有两名。这一去年5月才出现的“新职业”多由村组党员干部兼任。

  一位驻村干部感慨:以“后备箱需求”精准对应乡村农特产业发展,直接对接城市市场,农民增收自然就是实实在在可以算得出来的账。

  乡党委认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中建乡重点必须解决“四个问题”:游客吃什么、玩什么、住什么、带什么?四个问题考问的是旅游基础设施的提升与完善,以及农村产业规划及发展。

  中建乡虽然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但耕地零碎,不适宜规模化种植,加上世代交通闭塞,生产力低下,产业基础几乎为零。

  但城里人的涌入及多元化需求,恰恰满足了中建乡农业特色的产业化推进和市场化转型。乡党委明确提出,要把中建农业的劣势变成优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积极发挥农业种植小、快、灵的特点,带领村民精准贴近市场和游客的实际需求。

  看准这一点后,中建乡创新推广专业合作社,采取扶贫资金折股等形式吸引贫困户全部入社,其他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入社,瞄准游客的后备箱需求,相继带动发展起羊肚菌、圣女果、柑橘、生态大米、樱桃、天麻、乌鸡、蜂蜜等乡村产业。

  游客需要什么,中建就“以销定产”发展什么,将此作为“后备箱经济”乡村产业的根本导向。去年,有游客提出希望在中建有樱桃采摘,于是中建干部立即从纳雍县引进成年樱桃树种植了100亩,今年已迎客摘果。

  既有吃住玩,还有可带回家的乡村原生态农产品,这让中建乡成为很多游客的首选之地。不但黔西县城里的人来了,毕节、遵义、贵阳的游客也来了,甚至临近的重庆、四川等省市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在外地打工创业的中建村民,发现了家乡新的商机。

  43岁的陈建放弃在浙江不错的生意,回到老家营盘村投资500余万元修建悬崖民宿。陈建说:“我就是认准高速匝道开到家门口,村里旅游业也火起来了,一定会有很多城里人来这里游玩住宿。”

  2019年5月1日开始营业,悬崖民宿就爆满,这更加坚定了陈建当初的选择。今年他继续加大投入,投资100万元新建一个滑草场。

  32岁的村民邓伦原本在菲律宾承包了一家中餐食堂,干得风生水起。当了解到家乡近几年惊人变化的情况后,他毅然放弃国外这份令村里人羡慕的工作,回家承包了400亩土地,召集40多个农户成立了辣椒种植合作社。

  作为生态移民异地搬迁村民,营盘村上寨组王华果迁至乡政府所在地的搬迁房后,一直在省外打工。他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回家发现中建游客越来越多,决定不再出去,准备在街上卖卤菜。

  热词3

  “四颗钉子”

  精准脱贫的关键,是各级党组织把产与销各环节牢牢钉死,实现两者无缝对接。

  走进中建乡,“走进中建”小程序的二维码随处可见,甚至在黔西县城各小区电梯内也可看到。

  中建人的现代营销意识,来自“四颗钉子”的创新。村民们口中的“四颗钉子”指乡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和农村党员。

  进一步诠释是:党组织和党员是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力量,是榜样和典范,要像钉子一样抓牢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要在产业脱贫过程中,扮演产销无缝对接的钉子作用。在这样的要求下,党员干部们“脑洞大开”,诞生了“走进中建”小程序。

  “依托大党建,党委的大政策催生了中建乡的各种产业大基地,产业基地连接的是公司合作社和农户,最终使农户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也就实现了乡村振兴。”乡党委书记曾涛说,这就是中建乡的快速发展的逻辑链条,其中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是产与销的无缝对接。

  “党组织不但引导农民种什么,还要主动对接市场和创新营销渠道。这样不仅牵住了产销两端的‘牛鼻子’,还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脱贫内生动力。”毕节市的驻乡干部到中建乡考察学习时说,这是中建乡迅速摆脱贫困的重要经验。

  2019年4月,中建乡党委决定充分运用互联网,发展“中建版乡村电商”,开创性地将稻田种植与市场结合起来。

  具体的做法是共流转村民70亩稻田,并分为若干小块,通过省农科院帮助引进优质大米种子,消费者通过手机“走进中建”小程序认领,并立上名字标识,每小块地保底收割大米25公斤。认购者在种下秧苗后支付200元,丰收后再支付200元,可以到现场收购,也可以选择快递到家。

  “还没种地,我的订单大米就被抢订一空了。”这样的新式种地法,看得全村人目瞪口呆。人还是以前的人,田还是以前的田,现在是客户先对中建的“生态大米”下订单,然后再照单种田。但这种新玩法生产出来的大米价格,从原来的5元1公斤变为16元1公斤,还供不应求。

  截至今年春耕前,中建乡就接到了超过去年20倍的省内外订单,预计今年生态水稻种植面积需增加到1200亩,才能满足被“新玩法”打开的市场需求。也正是生态水稻的种植,让杨启明一家的收入去年猛增到6万元。今年,直接受益生态水稻的农户将达140多户。

  产销对接意识下诞生的“走进中建”手机小程序,使消费者打破时空,在任何地方都可通过手机关注中建,并随时选购这里出产的原生态大米、刺梨干、乌骨鸡、天麻、蜂蜜、菜籽油、绿壳鸡蛋等产品,实现农户与山外市场无缝黏合。

  大政策催生了“小程序”,“小程序”盘活了大产业,大产业又带动了“小组团”。围绕发展旅游、特色农业产业等“大产业”,一批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国有公司走进中建,乡级产业发展平台公司、村合作社不断壮大,各经营主体相互补位、组团式发展。

  目前,全乡6个村(社区)均成立党支部领办的村(社区)集体合作社,覆盖农户902户3608人,带动发展羊肚菌、圣女果、柑橘、生态大米、樱桃等产业。目前,中建乡正着手把更多农产品纳入小程序,让中建“链接法”机制,把中建乡旅游、产业、合作社等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组团发展。

  为了统筹整合乡村资源资产,中建乡投资成立了“农投公司”,负责全乡农特产品的形象包装、宣传推介、市场销售。而对农户自行种植的其他农产品,合作社以略高于市场价收购后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2019年,中建乡在梦幻漂流、特色种养、旅游民宿三大板块带动下,乡村旅游使59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目前,全乡50%以上的农户拥有了私家车。

  记者 奕泽

【编辑:张楷欣】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