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排查不漏一人:为找“路人甲”19名工作人员花了120个小时

排查不漏一人:为找“路人甲”19名工作人员花了120个小时

2020年06月20日 09:13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张先生您好,我是鲁谷街道工作人员,给您打电话是想核实一下,您住在哪儿?最近是不是去过玉泉东市场?”

  电话刚一拨通,工作人员就礼貌地向张先生说明致电来意。电话那头只传来一句匆匆的回话“我在石景山医院”,电话就被挂断了。

  这是工作人员在进行摸排工作,虽然有大数据帮忙,但是这份大数据通知单被送到各个街道时,往往只有姓名和电话,甚至有的连姓名都没有。

  “张先生”就是这次摸排中碰到的一个“硬骨头”。从6月14日拿到这个电话号码和名字后,19名工作人员换不同的电话号码反复给他打电话,但是电话只在第二天被打通了这一次,从各种渠道都无法找到这位张先生的信息。“电话号码是个外地号码,没有实名认证,也找不到他的身份证号码,更查不到居住地。”

  不好啃,也得拿下,只能硬啃!“既然他说了是住在这里,我们就有责任通知到他”,负责这些工作的鲁谷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郝旭也发了狠,“咱们必须想办法找到这个人,万一他去过疫情市场,咱们辖区的居民就太危险了!”

  石景山医院里面,既有门诊区、住院区,又有家属院的居民区,人员构成非常复杂。既然电话打不通,鲁谷街道副主任高雪文给工作人员制定了新的工作方案:一是“吹哨”石景山医院,先从医院工作人员和住院人员、第三方使用人员的名字中查找这个人的信息;另外一组工作人员直接去石景山医院住宅区,挨家敲门仔细核对。

  19名工作人员一个不漏地把所有人都排查过了,仍然没有找出“张先生”,哪儿出问题了呢?郝旭想出了一招,招呼所有工作人员用找来的一个有十几年历史的移动号码给“张先生“打电话,“对方一直没接电话,也没打回来,也许是看见座机、或者普通号码以为是中介、快递的,这个号码,一看就不是广告的,对方接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这一招果然奏效!昨天(19日傍晚),在时隔120小时之后,张先生的电话终于接通。原来,他是120急救车的担架工,可能在乘坐急救车时经过新发地,被大数据抓取。在和张先生沟通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他送去核酸采样通知单,并告知他如果情况属实,要签一个责任书。而在张先生签名后,工作人员发现,之前提供过来的姓名与张先生的实际姓名不一样的,“怪不得一直查不到。”

  “信息出错的不只是张先生一个,有些名单上的人,一直不在我们辖区,或者已经搬家走了”。郝旭说,拿到名单后,他们都会分到各个社区,进行好几轮核实,最终将居民的身份证号、居住地址、去新发地的时间等信息补充完整,“就像滚雪球一样,每次打一遍电话,能多加点信息就多加点,我们好几个工作人员打电话打得嗓子都哑了……”

【编辑:朱延静】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