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特殊时期,全社会助力学子向梦想冲刺

特殊时期,全社会助力学子向梦想冲刺

2020年07月08日 04:43 来源:科技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高考首日,现场直击——
  特殊时期,全社会助力学子向梦想冲刺

  “你们见证了历史,参与了历史,如果能再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那简直太酷了!”

  7月7日一大早,江苏省南通一中高三(3)班班主任周艾騄特意来到考场外,把他的祝福送给3年来朝夕相处的每一位孩子。这是他第一次带着毕业班的学生踏入高考考场。在考场外,他亲手把准考证送到学生们手中,并再三叮嘱:要冷静、认真审题作答。

  特殊时期的特殊高考,太多的“第一次”出现在考场内外。

  在湖北,39.48万名考生习惯了高考之前14天“健康打卡”的日子;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居家学习之后,他们重返校园,即将完成人生的重要冲刺。在北京,首次设立的“防疫副主考”成为各大考点标配,“全程佩戴口罩”成前所未有的举动;在四川,提前一周核酸检测,考前心理辅导放松,让考生感到了别样的关怀……

  “让我们心与心连在一起,共同面对高考”

  “考前最后一次班会课,我特地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心理辅导课,教授他们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法,告诉他们复习之余要多做运动,把心态放平。”

  高考前,周艾騄注意到了孩子们的焦虑,并有所准备——“我特地为每一位孩子送上两件礼物,一个是红色的手链,还有一个创意奖杯,手链寓意着手手相连,虽然每个人分赴在不同的考场,但是心与心连在一起,共同面对高考。”

  一句“心与心连在一起,共同面对高考”,道出了国人心声。

  人们理解,这届考生不容易。网上学习、延迟开学、延期高考,意想不到的事情都赶上了;而疫情防控加上部分省市的暴雨天气,更增添了本次考试的特殊色彩。

  “今年四川高考有点儿不一样。”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三老师李睿感受到了新变化:健康打卡、核酸检测、备用考场……新变化向考生传递着特殊信息,也传导着压力。李睿对记者说:“为了缓解压力,我们团队请了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解压和心理辅导,还举行了音乐会、拔河比赛等放松学生身心。”

  今年高考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我们看到,一方面,从教育部到各省市,做好防控方案,精心安排考试,各界充分配合,为高考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从学校到志愿者,关注考场细节,安抚考生心理,多鼓励,多打气,期待金榜题名。

  高考在变,但对新技术的偏爱不变

  记者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配电房,墙面上一台新安装的显示器格外醒目。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客户经理杨宇坤告诉记者:“这就是全景智慧电力保障指挥系统这个大脑的‘神经末梢’——客户服务交互终端。它24小时掌控着配电房里所有设备的安全和运行状况。”

  在看不见的考场上,新技术消除了该校校长蒋国和的担心:“有了这个设备,再加上供电部门的电力保障团队,考场的音响等重要设备的运行,我一点都不担心了。”

  当高考日遇上了梅雨季,武汉考生小万的担心是:外语听力考试如遇强暴雨、雷电等异常天气,有无应对举措?

  武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主任冯农的回答是:消除隐患,武汉早已做好准备。“外语听力考试除小语种之外,我市各考点均采用校园广播网方式进行。各考点配备听力考试备用播放设备、备用应急UPS电源和一定数量的可移动录放机,备足干电池。”

  在全国7000余个考点、40万个考场中,新技术正充当起“科技考官”的重任。

  在辽宁,教育部门首次将AI技术应用到考试行为分析中;在青岛,考务巡查指挥系统平台是了解考情的“眼睛”,考试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相当于决策指挥的“大脑”,智能视频监考系统平台充当着监督检查的“利器”。

  高考在变,但对新技术、高科技的偏爱不变。

  “史上最严”措施,确保“阳光下的高考”

  清晨5时50分,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院内,高考试卷的转运工作就已经开始进行。在严格的安保下,高考试卷顺利上车,被运往各个考场。

  这一幕幕被拍摄下来,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号:严。这是一届被网友冠以“史上最严的高考”。

  高考首日,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教育部、公安部两位副部长联合坐镇,指挥调度全国高考工作。考生体温检查、入场身份识别、隔离考场及通道设置、考点周边警戒、试卷保管和发放等情况成为他们的检查重点。

  从教育部到地方,从文件到行动,“严格”二字被强调,被细化,被落实。

  在湖南,升级后的全省网上巡查系统实时监控全省各地所有考场的情况;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构建了安全防范体系;在山东,人脸识别技术介入报名和考试环节,在试卷印制、流转、保管等环节严把保密关,执行考点封闭区入口和考场入口“两次安检制度”……

  对考生来说,在同一赛道上向梦想发起冲刺,安全与公平都必不可少。

  (吴岩 记者王延斌 张晔 俞慧友 金凤 刘志伟 盛利)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