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通讯:重庆59岁铁路站长坚守小站40年

通讯:重庆59岁铁路站长坚守小站40年

2021年08月11日 17:4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通讯:重庆59岁铁路站长坚守小站40年
    列车通过三江站。(航拍照片) 苏志刚 摄

  中新网重庆8月11日电 题:重庆59岁站长坚守铁路小站40年

  作者 陈超 刘洋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车务段三江站副站长王明利,1981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从一名扳道员开启了铁路生涯的第一步,先后从事过连结员、信号员、助理值班员、车站值班员。40年的时间,他“一辈子一个站”,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只做好这一件事,没有心血来潮,没有知难而退,有的只是守护三江站。

王明利正在接发列车。 苏志刚 摄
王明利正在接发列车。 苏志刚 摄

  三江站,坐落在重庆市綦江区三江街道,车站的名字透露了它靠近江河的地形,也正是面前这条綦江河,让车站职工上下班要通过“水路”转到陆地。三江站也是一个多方向站,铁路在这里一分为二,一边是涪三线,一边是川黔线。

王明利和同事在信号楼进行监控工作。 苏志刚 摄
王明利和同事在信号楼进行监控工作。 苏志刚 摄

  “坐船去上班,不用威尼斯,在三江站也可以”,这是车站职工普遍流传的话。车站前的綦江河,虽然给职工带来了交通上的不便,但也增加了乘船的乐趣,王明利从最初搭载十个人的“乌篷船”,几经更换,今年换成了可以搭载三四十人,且更安全的“水中巴士”。

王明利填写当日作业计划。 苏志刚 摄
王明利填写当日作业计划。 苏志刚 摄

  40年时间里,“船家”换了一个又一个。现在的“船家”叫老霍,已经在这里工作了6年,为了方便运送需要过河的人,老霍住在了河对面的小屋里,可能是职业原因,即使在对岸喊一声“老霍,过河”,他也总能从水声、虫鸣鸟叫声中分辨出来。夏季暴雨多,如果河水上涨到一定程度,渡船就会停开,车站职工只能沿着一条废旧的专用线铁轨走三四十分钟,才能到达车站。

王明利正在采摘自己种的蔬菜。 苏志刚 摄
王明利正在采摘自己种的蔬菜。 苏志刚 摄

  8月的重庆,时而骄阳似火,时而暴雨不断。王明利每次坐船时,总要和老霍聊聊天,如果有暴雨预警,他临走时总要嘱咐老霍几句,“暴雨要来了,多注意安全”。短短几句话,建立起两个人简单、纯粹的友谊。

  说起三江站,王明利总有说不完的话,这里有他最深的记忆。车站最繁华的时候有100多名职工,停靠4趟旅客列车,有到广州的、西安的、贵阳的,当列车一停到站台,车站客运员马上帮着旅客上车,卖泡面和拿着水壶的人,在窗外努力地吆喝着、奔跑着,回忆起这些场景,王明利感慨万千。随着渝贵铁路的开通,如今,车站仅剩下一对慢车,乘车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车站再也没有了昔日热闹的场景,曾经人山人海的候车室,现在也变成了职工的间休室。

  慢悠悠的火车,静悄悄的站,每个人生活在一个地方的时间久了都会有感情。在王明利从事铁路连结员的时候,车站还有货运,调车工作也很繁忙,指令并不像现在这样通过对讲机发送,白天是信号旗,晚上是信号灯。如今,三江站调车组的中年职工,几乎都是王明利的徒弟,年轻职工都是他的徒孙,所以他在车站很受人尊重。王明利身上体现的是他们那一代铁路人的特点,业务好、干活认真,也乐于助人,他在车站总是“闲不住”。渡船一旦停了,车站职工的食材就要靠手提肩扛,为了让职工吃饭有保障,他在车站开荒种蔬菜,还和车站炊事员一起喂养家禽。

  像王明利这样50多岁年纪的人,车站还有好几个,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他们也讲不出很多大道理,却用一生坚守在铁路小站,正是这些如道钉一样的普通职工,组成了铁路小站的基石,2条钢轨像铁路人的血脉一样,向四面八方延伸,铸就了四通八达铁路线的畅通。

  无数铁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便是在两根钢轨间度过的,当老一辈职工陆续离开,年轻的职工接过接力棒,或许,这就是铁路人的薪火相传。(完)

【编辑:郭梦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