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百变的年味离不开一个“家”字

百变的年味离不开一个“家”字

2022年01月29日 1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新春走基层)百变的年味离不开一个“家”字

  中新网兰州1月29日电 (记者 徐雪)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民众的希望与寄托,“年味”是这期间绕不开的话题。然而在时代的变迁中,诸如买年货、年夜饭、压岁钱、对联等传统习俗也随之变化。

  29日,兰州“90后”李倩近期在“网上年货集市”购置的物品已陆续收到。春联、红包、玩偶、电器、衣服、零食,以及送亲访友的礼品应有尽有。“因为年末工作比较忙,也习惯了在网上购置年货,方便的同时,可选择的花样也多。”她说。

  相比年轻人,57岁的陈玉慧则更习惯于去兰州市区的集市采购年货,并且还制作了以“兰州糟肉”为代表的好几种特色美食。今年的年夜饭也格外丰富,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过年,这让陈玉慧很高兴,还特意去烫了头发。

  “外卖骑手”甄涛最近接到关于“年夜饭”的订单增多了,“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可能是工作比较忙,选择一些可以速食加热的菜品过年。”

  记者走访兰州多家餐厅发现,年夜饭的种类多样:手工水饺、老兰州味、海鲜套餐……热销的套餐价格在千元以内,火锅店还根据年轻人的喜好,推出了“特色火锅”年夜饭。

  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学生毛艺霖,特意同爸爸毛扬在网上学习了一道“五彩福袋”,想着在年夜饭上“露一手”。“很喜欢过年,可以和家人团聚,还可以收到压岁钱。”毛艺霖说。

  “95后”孙效芳是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营业部大堂经理,她谈及“压岁钱”时说,尽管电子支付普及后,很少使用现金,但为发红包,包括自己在内的不少人也会特意在银行兑换新钞。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给孙辈包的红包自然也变‘大’了,这与我小时候有很大差别,那时条件有限,过年只盼望着穿新衣,吃顿丰盛的饭菜。”65岁的兰州居民王智杰说,而现在给相隔较远的亲友送新春祝福时,也会以电子红包的方式。

  “相比自己小时候,现在的孩子对于穿新衣并没有很多‘新鲜感’,但还是要将这样‘传统’延续下去,增加过年的‘仪式感’,让孩子有一个意识。”“80后”秦玲玲今年给孩子准备的是带有“老虎”图案的新衣。

  此外,虎头春联、文创春联、搞怪趣味春联、外语春联等“个性化”明显的春联也受到民众欢迎,与对仗工整、内容吉祥且亲手挥毫泼墨写出的传统春联,一道构成了“千联千面”的年味风景线。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侯万锋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春节是团圆的时刻,是围绕“家”展开的庆祝,传统的习俗可以唤起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生”的习惯,亦能表达对家人的爱,以及对新一年的期望。

  “比如网络拉近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团聚的‘亲情’,通过手机视频、电子红包也可以将思念和祝福表达出来。”侯万锋说,年味形式变得很多样,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表达着美好寓意。

  公安部1月27日举行发布会通报,为期40天的春运已经开始,初步预测客运量约为11.8亿人次,较去年增长35.6%。

  随着春节临近,铁路部门迎来节前客流高峰。提着满满当当行李的民众,奔赴的都是同一个目的地——“家”,这是对过去一年的回望与犒赏,也是对“团圆”最热烈的情感回应。(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