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2022年08月10日 05:00 来源:新京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何在?目前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情况如何?未来将如何推进?8月7日,在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教育专场论坛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发表演讲时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北京市在加强数字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动作频频。优化北京教育信息网、上线北京市教育大数据平台、汇聚5.6亿条教育数据……论坛上,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葛巨众分享了北京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上的努力。

  雷朝滋:

  加快推进教育系统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

  雷朝滋介绍,经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数字教育正在成为重塑世界教育格局的重要变量;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雷朝滋强调,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只有基于智能技术实现精细化资源配置与科学决策,才能显著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关键支撑。

  雷朝滋指出,今年以来,教育部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探索数字教育新机制、新模式、新形态。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平台汇集基础教育课程资源3.4万门、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6628门、高等教育优质课程2.7万门。截至7月28日,平台总浏览量已超32亿次,总访客量达4.7亿人。

  继续扩大资源应用规模和建设开发

  未来,教育部将加快推进教育系统全面数字化转型。雷朝滋表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二期工程已圆满完成,这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一小步,今后教育部将按照高起点融合、高效率融合、高标准融合和高质量融合“四个融合”的工作思路,把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向深入。将把顶层设计谋划与应用实践创新相结合,加强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示范引领和数字化转型。继续扩大资源应用规模和建设开发,推动应连尽连,力争在党的二十大前实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试点全覆盖。将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在助学上发力,在助教上探索,在助管上深化,在助研上突破,在助政上推进,探索现有教育与网络教育空间的有效结合,服务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

  此外,将把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集成与智慧教育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相结合,用数字赋能,用智能提质,用平台管平台,确保高效、智能、标准、规范。未来还将成立国际和区域性数字教育联盟,发起数字教育国际倡议,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葛巨众:

  到2025年北京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将初步形成

  未来,北京数字教育将如何发展?葛巨众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数字教育发展将聚焦科技与教育的双向融合,着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治理方式的转变。

  夯实数字教育发展基础

  近年来,北京市在加强数字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动作频频,先后印发《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还研究起草了《北京市智慧教育总体规划方案(2022-2025)》。

  葛巨众表示,北京不断优化北京教育信息网,校园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千兆以上带宽入校占比超过70%,无线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IPV6部署全面完成;还启动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信息化项目;发布上线北京市教育大数据平台,汇聚43个业务系统的231张数据表,1.5万个数据要素,共计5.6亿条教育数据;还上线了教育公共服务门户“京学通”,面向学校、师生及家长提供全量教育信息服务。

  葛巨众表示,应对疫情形势变化,北京迅速搭建了线上教育教学平台,确保“学校不停课、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同时,录制覆盖中小学全学段全学科不同版本教材的上万节数字课程资源,协调五类14家企业构建多元线上教学平台,实现线下线上教学无缝衔接。

  此外葛巨众介绍,北京不断推动“空中课堂”“双师课堂”“融合课堂”三个课堂建设,变革教育教学模式;还建设了“中小学教师开放型在线研修管理服务平台”,支持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数字化转型,转变教学、评价及治理方式

  其中,在转变教学方式上,葛巨众称,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试点示范,建立跨学段业务联动和流程协同工作制度,推动教育教学从传统课堂教学向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贯通形态转变。还将不断转变评价方式,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评价,推动从结果式评价向过程式评价转变,探索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作用将更凸显,”葛巨众称,彼时具有情境感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等特征的教学场景广泛普及,数据资源协同共享,智能服务深入应用,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初步形成,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杨菲菲

【编辑:岳川】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