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媒体评论:炒作“教师收礼”更像是一种道德洁癖

2008年09月09日 10:18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教师节到了,媒体上关于教师收礼的各类文章也多了起来,“教师收礼”自然是人人喊打。最耸人听闻的,还属上海有个家长,送三位教师“日本游”。这一新闻,迅速点爆了公众心中对教育弊端的不满,教师成了出气筒。我很不屑这位家长的做法:还未成行,就大叫大嚷的,这样的送礼是很犯“忌”的。

  从媒体炒作的给教师送礼新闻来看,似乎家长给中小学老师送礼已经是泛滥成灾了,若不整治就校将不校,教将不教了。我以为一是言过其实,二是哗众取宠。老师能不能收礼?理想状态,教师当然不应该收礼,哪怕是一棵白菜。教师能够收的礼,要么是无形的祝福,有形类的,只能是几个学生捧着一根燃烧的红烛,然后感动得一把搂住孩子们。老师为人师表,自当人人情操高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收了家长的礼,不是将不正之风传染给学生了吗?至于家长送礼会不会传染给孩子,那是另外一回事。许多家长送给教师的“礼”都是悄悄地送,背着孩子的,生怕污染了孩子,其实,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我不知道,送教师“出国游”的家长有多少?一般家长送给老师的礼品,多半是小小不言的。近年来,可能随着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水涨船高,也不外乎是月饼券(咱不能说月饼券成灾)、购物券之类的。老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身无长物,更没有多少可以交换的社会资源,也就是说,没有多少寻租的空间。送礼或者不送礼,其实对孩子的影响都有限。不过,出于所谓的潜规则,或者,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社会惯例,有些家长会“表示”一下,有的家长们是图个心安,更多的则是出于真诚。在我看来,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与人打交道,固然强调精神交往,但现实则是,精神交往往往有物质相伴。逢年过节的时候,满大街都是送礼的广告、促销的礼品。既然这是既成事实,就要面对。老师收点小礼,既不会对社会风气的污染增加多少指数,老师不收礼,也不会对净化社会风气起到多少作用。不送,有不送的权利。送,也有送的道理。炒作老师收礼,指责老师不该收礼,我以为,只能是一种道德洁癖!将心比心,我们是不是对教师太苛刻了些呢?! (江苏 肖余恨)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