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税收手册普及常识:只要花钱消费就是纳税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公民税收手册普及常识:只要花钱消费就是纳税人
2009年04月08日 11: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不过是一本普及税收常识的小册子,居然能够引来数十万人的关注,这着实让编者郭玉闪有些意外。

  不少网友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来形容自己的读后感。还有人建议“转载到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好让“每个中国人都看看”。

  “写得太好了!”这是许多私营企业主的评价。不过,一个来自广东的生意人来信补充道:“书中所揭露的问题,在现实中不知要严重多少倍。”还有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来称赞。“每个人都是有良知的。”一名司局级干部感叹说,他甚至表达了这样的遗憾——为什么没有谈得再深入点?

  “中国人原来这么不了解税!”坐在位于北京的办公室里,郭玉闪接连说了一串儿“真没想到”。去年年底,他所在的名叫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的NGO组织,发布了一本有关税收的大众读物。

  这本题为《2008公民税收手册——“税收与中国经济困局”特辑》的小册子,放在“传知行”的网站上免费供人下载。目前,这本不足12万字的电子书点击率已经达到50余万次。

  “即使一分钱不挣,只要花钱消费,你就是纳税人”

  事实上,即使是主编岑科本人,起初对税也不甚了解。

  在这个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记忆里,直到上世纪末他才第一次意识到“税收和自己有关”。当时,他供职于一家软件公司,开始缴纳个人所得税。

  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岑科认为自己“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月收入不到2000元,“缴纳的税钱并不多”。中国自从1994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最初的起征点是月收入800元。

  或许因此,当他2007年得知“传知行”要编著有关中国税收问题的系列读物时,第一反应就是加入其中,“因为中国人这方面太缺乏常识了”。

  当时这个非政府组织刚刚成立,主要研究社会转型过程中有关自由和公正的问题。创办人郭玉闪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平台,给那些有理想的、愿意研究民生问题的年轻人提供立足之地。

  “税是民生问题中的核心。”郭玉闪强调:“我们现在讨论的很多东西,比如腐败问题,消费者维权,农民土地被非法征用问题,哪一个归根结底不和税收有关呢?”

  与此同时,郭玉闪发现在国内找不到一本讨论税收的大众读物。他手头摆着一本美国公共财务学者乔尔·斯拉姆罗德(Joel Slemrod)的著作《我们自己的税收》(Taxing Ourselves)。这本自称为有关美国税收改革的公民手册,已经被主人翻看得起了毛边。

  “写得深入浅出,简直太棒了!”32岁的年轻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个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的硕士研究生,决定自己也做一本专为中国读者提供向导的纳税手册。

  这项计划在“传知行”成立之初就确定下来,被命名为“税制研究”。2007年,第一本税权手册发布,题为《税收的真相》。包括岑科在内的8名作者参与了写作,其中一部分作者是财经记者出身。

  翻开《税收的真相》和《2008公民税权手册》,“人人都是纳税人”这句话首先进入读者的视线。郭玉闪解释说,这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几乎每天都在缴税。

  他随即列出这样一张清单:一袋价格为2元的盐,包含大约0.29元的增值税和0.03元的城建税;你去餐馆吃饭,最后结账时不论多少,餐费的5.5%是营业税及城建税;如果花100块钱买一瓶护肤品,其中除了14.53元的增值税外,还包含25.64元的消费税和4.02元的城建税……

  “天哪!原来我不知不觉缴了这么多税,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一位读者大为惊讶地留言。在她的概念里,“税收和死亡,是人生难免的两件事”,这句话不过是形容“万恶的资本主义如何剥削人民”的一句谚语,以至于每次看到报纸上有关税收的讨论,她总是“眼也不眨地就翻了过去”。

  今年年初,网易就做过一个“算算你一生都缴多少税”的调查,发现有45%的受调查者“连自己缴了什么税都不清楚”,还有51%表示“我缴了税但不知道税干嘛用了”。

  包括政府部门对此也是争论不休。早在六七年前曾有人提出“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却遭到批评。批评者说,政府不能光为纳税人服务,而要为全体人民服务。言下之意似乎是,“人民”中的一部分人没有纳税。

  “但事实呢?”岑科反问道:“即使一分钱不挣,只要花钱消费,你就是纳税人。”

  这个年轻学者进一步解释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20多种税,其中有些由个人上缴,有些由企业上缴。但最终这些税或多或少都要由消费者承担一部分,也就是说,你每购买一件商品,就向政府缴了一次税。

  “多可怕,这么多人连自己是纳税人都不知道!”郭玉闪坦言,自己也是因为读者的反馈,才发现人们对这一最基本常识的缺乏。

  因而,在2008年发布的这本公民税收手册中,他继续加大了这一理念的宣传。不仅如此,书中还增加了《现行税目、税率一览》的附录,希望更多的读者了解税收的真相。

  “是我们缴的税养活了政府,而不是政府养活了我们”

  编纂过程中,最令郭玉闪难以理解的是,既然税收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失去常识”?

  他随手举出几个常见的例子,比如受灾地区的一些群众受到政府救济时,他们会跪倒在地,高呼“感谢政府”;在政府部门的办事机构里,面对办事人员的拖沓冷漠,没有人会发出消费者应有的抱怨……

  “人们似乎忘记了,政府收支的每一笔钱,都与自己的钱包有关;政府对民众的服务,是收取税金之后应尽的义务和应该做好的工作。”郭玉闪说。

  因此,税收的基本概念成了2008版税收手册的另一重要内容。“这一点,连我最初也是糊里糊涂的。”主编岑科笑着说。

  在他的印象里,大学教科书里对税的解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在西方经济学的课堂上,税收被定性为公共服务的价格,公民纳税是为了花钱去买这种服务和产品。

  “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哎哟,我们那个时候因为这个,经常把老师问得下不来台。有一次还追到了学校门口!”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这所高校就读财政学专业。

  那位老师最终也没有解答学生的疑问。李炜光说,时至今日,在中国的税收学教材中,“国家需要论”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关于税收的问题从来都是政府的事情”,很少提及与公民的关系。

  “可悲的是,这样一套理论还在一届一届的学生中传播,教着他们,税收是这样的,出去以后你以这个来指导你的工作。”李炜光很是感叹。

  在这位大学老师看来,很多专业学生,都未必知道税收的基本理念。以至于当他在自己教授的财政史课堂上讲起这些时,不少学生觉得吃惊而又新鲜。

  不仅是教育体系,在法律和舆论等话语体系中,“纳税人”似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宪法》第56条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纳税的义务”,没有强调有权利。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中,纳税人干脆被定义为“纳税义务人”。

  所以在《2008公民税权手册》中,岑科特意把“税是民众购买政府(人员)服务的费用”放在首页的位置。他用通俗的话解释说:“是我们缴的税养活了政府,而不是政府养活了我们。”

  “在纳税人和征税人的关系中,纳税人才是主人。”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这句话道出了税收的本质。

  “但我们这些主人又是什么形象呢?”岑科忍不住反问。

  他曾经到北京市某地税局办事,看到的是这样的场面:有人皱着眉头,在场地中央填写表格;有人满脸虔诚,向工作人员咨询着什么问题;更多的人排成长龙,以焦急的心情张望前方,希望尽快完成任务。至于他本人,则“像孙子一样”点头哈腰,跑了好几趟才缴完一笔税款。

  郭玉闪也享受过类似的“主人”待遇。为了开办“传知行”,他到工商部门去注册,被告知必须到指定厂家购买一台价值2000多元的税控机。其实那只是个普通的打印机,市场价不过数百元,但对方对郭玉闪说:“如果不买的话,你就缴不了税。”

  “目前的整套税制是国家本位的,而非民众本位。”岑科这样解释这些现象的根源。

  茅于轼则从中看到了纳税人与征税人地位的不平等——“本来纳税人才是主人,征税、税务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他是代理人,我们是委托方,他是代理方,我们委托他办事,他得听我们的。但现在我们的纳税变成了反过来的关系。”

【编辑:吴歆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