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桥又见“跳桥” 市民建议桥旁设信访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广州海珠桥又见“跳桥” 市民建议桥旁设信访点
2009年05月12日 10:05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日上午8时50分左右,又一名男子爬上广州海珠桥,自称被骗19800元。男子在请求见到记者后,被公安及消防民警劝下,事故再次造成海珠桥双向大堵塞。

  他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这已是有报道可查41天内第10次“秀”跳桥。

  昨日上午8时50分左右,骄阳照耀海珠桥,路人纷纷撑伞而过。一名身穿粉红色衬衣的中年男爬上海珠桥顶端,并气定神闲地看着桥下被堵的车辆和围观的人们。紧急赶至的消防人员,在其可能坠落处铺好橙色气垫,一辆消防云梯车严阵以待。

  9点30分,该男子声称要见记者。现场一位电视台记者配合民警,乘云梯与该男子对话。录像回放显示,该男子自称是浙江人,姓叶。因为不久前他经营的2元店向广州一家投资公司进货,金额达到19800元,对方收款后没有发货给他。协商未果后,他才出此下策。9点50分,该男子同意下桥。消防云梯将其送至地面后,他即被警车带走。此时,因跳桥秀海珠桥双向车道已被封锁整整1小时。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此男子被带走后不到10分钟,一位拄拐男子扔下铁拐便欲爬桥,被现场的记者和市民阻止。该男子几天前就曾爬上海珠桥,他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试图再次用这种方式引起媒体的注意。该男子叫郑龙,高州人。他说,自己是残疾人,父母双亡,沦为无人照看的孤儿,生活没有着落。多方寻求帮助无果后,他想到了海珠桥。

  郑龙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残疾证和病历。病例显示,30岁的郑龙患有骨肿瘤。

  市民三问

  巡逻密度是否还不够?桥太易爬是否需改造?桥旁是否应建信访点?

  广州市政园林局一位负责宣传的人士表示,连日来,多家媒体向她问过海珠桥跳桥秀的问题,其实这并不属市政部门的职责,市政部门主要负责路桥的养护。

  有市民提议海珠桥养护部门的巡查人员能否兼任提醒爬桥者的职责。该负责人讲出了难处:“往往留意到的时候,作秀者已经爬上桥顶了。没爬的话,也不可能问他是不是跳桥?如果爬到一半提醒,爬桥者掉下来责任谁负呢?”

  事实上,即使是海珠桥南北两端所属辖区分派治安人员24小时“守桥”,也未能阻止跳桥秀依然上演。

  “市民遇到跳桥秀要及时拨打110,我们会通知附近派出所及时处理,平时大桥上也有警员巡逻。”广州市公安局指挥部一位人士如是说。记者采访来往于海珠桥的上班族,他们称桥上的巡警并不多见,一般都是桥两头有交警指挥交通,但距离作秀高发的桥中央往往有一段距离。

  有“老广”比较广州几条过江大桥后分析,海珠桥身处城中心,桥上方是粗铁架,方便攀爬;桥顶部正处车道上方,既关注度较大,又没有掉进江中的风险,更方便消防员营救。于是,独具“先天优势”的海珠桥,无奈下屡屡受到跳桥秀者青睐。

  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一向是自杀圣地,为了防止更多人断送生命,当局耗资四五千万美元在大桥两边安装不锈钢安全网,还沿桥安装了13部应急电话,这些电话可与自杀咨询者直接联系。

  有市民提议,可否借鉴金门大桥的经验,在海珠桥装上防滑装置,或者装上起刺铁丝网。

  市政园林局一位人士认为:“海珠桥有数十年历史,以前没有那么多人爬桥,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呢?将责任推到桥梁的设计上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该人士说,如果海珠桥要改造,必须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毕竟海珠桥牵系珠江两岸市民的出行。

  在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进而建言:“海珠跳桥频繁发生,已经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政府部门是不是应该在海珠桥旁设立一个信访工作点呢?”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社会有些工作没能满足老百姓,例如贫富差距过大,老百姓碰到问题没能及时得到救助。他们在上访投诉的时候,有关部门如果多化解一些矛盾,把能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情况就会好很多。本报记者谢庆裕张鹏

  -突发速评

  一座桥难以承受之重

  拄拐男子扑通跪地触痛了我的视线。他用一个男人的尊严换取社会的同情,在这种方式难以俘获同情的时候,他选择了爬桥。

  海珠桥,俨然成了“跳桥圣地”。现场几位媒体同行揶揄说,全城应该集体封杀海珠桥。是的,同样是这个残疾男人道出了大多数跳桥者的心声,“只有这里,才能吸引社会的关注。”每一次海珠桥跳桥秀,全城媒体几乎都要出动。

  正如有识之士所论的那样,跳桥的背后,消耗了大量的社会治理成本。要减少此项成本的付出,相应的社会机构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

  要海珠桥承载这项社会功能,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张鹏)(专题统筹:张蜀梅)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