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现长平之战尸骨坑 老人执著守护14年(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山西发现长平之战尸骨坑 老人执著守护14年(图)
2009年08月11日 11:52 来源:山西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李珠孩老人
高平长平之战尸骨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7月21日,在高平市永录乡长平之战遗址广场,临时搭建起的台子周围彩旗飘飘,锣鼓阵阵。一位皮肤黝黑的老者披红戴花站在台上,接过一个红色证书。原来,这是相关部门正对长平之战尸骨坑发现者进行褒奖。次日,人们从有关报道中得知,长平之战尸骨坑的发现者叫李珠孩。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为惨烈的著名战例之一。长平之战40年后,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尽管赵国等国史籍对长平之战曾有详细记载,但“焚书坑儒”后,六国史籍大多被付之一炬。《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对此战虽有记载,也是吝啬地匆匆带过,语焉不详。历朝历代对长平之战遗址有所考证,但均无具体成果,更没发现一处成规模的尸骨坑。

  就在众多学者为解开这桩悬案四处寻找线索时,14年前,高平市永录乡永录村村民李珠孩在自家梨园里锄地时意外揭开了谜底,沉睡了两千多年的长平古战场终于重见天日。8月1日,记者赶赴高平,再次探访14年前的那一幕和其后发生的故事。

  梨园里的惊天发现

  站在将军岭上,山下的永录村尽收眼底。岭下的一片土地就是村民李珠孩的梨园。

  1995年5月12日下午,62岁的李珠孩与其19岁的儿子李有金像往常一样,步行1公里来到自家梨园里,一起平整田地。

  “锄着锄着,感觉锄头好像碰到坚硬的东西。”好奇的李珠孩顺着坚硬处使劲落锄刨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块大石头从土中露了出来。李珠孩俯身用双手去搬,“石头很大,”没有搬动。于是,他将在梨园不远处锄地的儿子喊了过来,想一起把大石头搬起来。

  “算了,石头这么大,就先别管它了,隔过它,先弄别的地方吧!”看到石头太大,儿子劝老父亲。李珠孩瞪了一眼不想动的儿子,又抡起锄头在大石头旁使劲刨起来。谁知,这一刨,一节尸骨出现在他的锄下!再往深刨,石头周围形成一个不大的土坑,越来越多的尸骨出现了。

  “对从小就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来说,在地里发现尸骨并不值得大惊小怪。”8月1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珠孩说,“那时候,当地很多人常会碰到这种事情。”然而眼前的情形,让他感到与以往耳闻目睹的区别很大:尸骨叠压交错,形态各异。眼前一具还算完整的尸骨更让他感到惊恐不已:一枚生锈的箭头,深深地嵌在尸骨的头骨与腿骨上,尸骨旁还散落着一串长满铜绿的刀币和一些箭头、带钩等。“这分明是一个尸骨堆!”李有金也被眼前情形惊呆了。

  以前,李珠孩听说永录村周围发现过文物,也曾见有人刨出过刀币和箭头,“说挺值钱”,没想到在自家梨园里也刨出了稀罕物。“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敢再刨了,赶紧把这东西拿回家找人商量个办法。”提起14年前的那一幕,李珠孩的表情还像当年那样焦急。

  当天下午5时许,父子俩扛着锄头匆匆回到家。李珠孩将在外工作的妹夫田贵生叫回来商量。听了李珠孩的讲述,看着他手里的刀币及箭头,对长平之战略知一二的田贵生说:“应该拿着这些文物去找有关部门,让专家来看看是否挖到了有价值的文物。”大字不识一个的李珠孩于是就委托田贵生帮忙跑跑腿。

  5月13日上午,田贵生坐车十几公里,找到高平市文物部门。经当地文物部门联系,他又带着刀币和箭头驱车30多公里赶往晋城市。在文物部门帮助下,很快与省文物局专家取得联系。对李珠孩的发现,省文物局专家决定组织专业考古队到永录村进行实地考察。

  “真没想到,在自己劳作一辈子的地里,竟然刨出了重要文物。”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如今已76岁的李珠孩思路依然十分清晰,脸上显现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兴奋。

  重现惨烈历史的发掘

  时隔一周后,正在外村赶庙会的李珠孩被叫回了家。原来,省、市文物专家来到了永录村。闻听要了解当时的情况,李珠孩带着专家来到了自家梨园里。听了他的叙述,又实地勘察了情况,专家们初步得出结论:李珠孩发现的是两千多年前长平古战场的遗址。

  李珠孩记得,对永录村长平之战古战场遗址的正式发掘是1995年10月20日。当天,由山西省考古所、晋城市文物局及高平市文博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齐聚永录村,一场证明重大历史的考古行动——长平之战遗址考古发掘活动拉开了帷幕。

  没多久,发现尸骨的土坑内就插了不少白色的木牌,考古人员细心地将表层的土一层层地剥离、清理。经过几昼夜的发掘,一个长11米、宽5米、深1.2米的尸骨坑被全部挖开。考古队在坑边竖起一块较大的白色木牌:“将军岭一号尸骨坑。”在坑内,尸骨无规则地层层叠压,有的是仰面,有的是侧面,有的则是俯身,有的头与躯干分离,还有的头部有钝器、刃器、石块造成的创伤等,触目惊心。在坑内,考古队员还出土了刀币17枚、铜镞2件、铜带钩1件、铁带钩1件、铁簪1件、陶盆口沿残片1件。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一号坑”上层尸骨大部分都已清理完毕。仅在这层,考古人员就挖掘出头盖骨60多个。

  专家们推测,此坑所埋赵军官兵尸体至少超过百具。与此同时,在“一号坑”西侧,考古人员运用国际最先进的射线测定法,探测到还有一个宽3至4米、长55米的大尸骨坑,他们将其编为“二号坑”。

  考古队专家分析,“一号坑”及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根据地形来看,不像是当年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据推测,当年,秦军将赵国战俘尸体抛入沟内,再填上一层薄土加以掩盖。只是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斗转星移,这些尸骨才深埋地下。

  最后,专家得出结论:此尸骨坑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规模最大,并最具有文物价值的长平之战古战场尸骨坑遗址。它的发掘,是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有力地印证了长平之战秦军野蛮屠杀赵国战俘这一历史事实。同时,有关长平之战的许多不解之谜也明朗起来。

  那段日子,李珠孩几乎每天蹲在梨园内的土坑旁,观察着坑内的一举一动,也像考古人员那样早出晚归。李珠孩不懂考古,但坑内每一个新发现,都让他激动不已。

  14年忠实守护

  一锄头刨出了这么有价值的古战场遗址,当时全家人都很兴奋。每当有人问起此事,李珠孩都会骄傲地给他们讲述当时的情形。

  时间久了,他也听到了村里人一些别的议论。有人说李珠孩傻,刨到文物悄悄卖了就得了,告诉文物部门,自己什么好处也捞不上。又有人说他精,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文物赶紧通知文物部门,想和国家要多少钱都行,要发大财了,名利双收。“唉,什么乱七八糟的议论都有。可我真没想那么多,文物是国家的,发现了自然该由国家来处置。”

  轰动一时的发掘,让李珠孩一下子出了名,从此,也让他和这处遗址结下了不解之缘。14年来,作为长平之战尸骨坑惟一的发现者,李珠孩一边享受重大考古发现亲历者的喜悦,同时始终以庄户人的朴实情怀固守着生活的清贫。

  首次发掘结束后,为了不让尸骨因风化遭到破坏,考古人员将“一号坑”原地封存。如此有价值的遗址必须让可靠的人守护,文物部门想到了李珠孩,希望他能来做这个工作,李珠孩痛快地答应了。

  不久,距离“一号坑”不远处新搭起一个简陋的小棚子。让李珠孩没想到的是,在棚子里一呆,就是8年。每天的三顿饭都得由家人送到棚子里来,遇到刮风下雨下雪,不能按时吃饭是常事。

  守护尸骨坑8年,李珠孩并未产生过抱怨。直到2003年,长平古战场永录尸骨坑遗址展示厅建成,李珠孩才结束了这种野外守护的生活。

  2003年9月,高平市投资300万元建成了长平古战场永录遗址展示厅。2005年,经过两年修缮后,高平长平之战尸骨坑展厅又重新对外开放,展厅新增了大量长平之战的历史记载和有关文字图片,并运用声光电设备再现战争场景。与此同时,永录乡多方筹资200多万元,修建了通往展厅的旅游公路专线及停车场,还投资20多万元在沿途建成了1500多平方米反映长平之战的旅游文化墙。目前为止,高平长平之战尸骨坑展厅已接待中外游客数万人。

  封闭式的展厅建成了,相关方面安排李珠孩晚上值班,他依然是这里忠实的守护者,“不让我来这里值班还真有点不习惯。”

  李珠孩说,以前曾经也有人尝试晚上在展厅值班,“可他们总是呆不了几天就干不下去了。”说是晚上总能听到一种怪怪的声音,特别乱,吵得无法睡觉,“可我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自家约3亩的梨园成了遗址展示厅,“种惯了地”的李珠孩只能另找地方开垦荒地。除夜里值班外,每天只要一有空,他还会步行20多分钟到展示厅去转转。当导游告诉游客们,这位76岁的老人就是当年尸骨坑的发现者时,众游客常常要与他合影留念,每次李珠孩都会大大方方地和人家合影,并将当年是如何发现这个遗址的故事讲给游客听。6年来,和他合影留念的中外游客不计其数。

  7月21日,相关部门为李珠孩颁发荣誉证书,赞扬他“实证历史 精神可嘉”。站在自己已守护14年的遗址旁,手里捧着鲜红证书的李珠孩知道,自己和这里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他还会一直守护在这里。

  李吉毅 高春鸿

【编辑:朱鹏英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